近日,记者走进修武,拼增长、拼发展的滚滚热流扑面而来:企业抢天夺时,加足马力生产;项目建设工地分秒必争,热火朝天;干部群众人人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精神状态和行动令人鼓舞。
面对今年年初以来经济下行、困难叠加的严峻形势,修武县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坚决打赢保增长、促发展攻坚战总要求,全力落实市政府8个专项行动计划,积极作为,自我加压,拉高标尺,确立了拼增长、拼发展的发展路径,主动与该县景城融合产业年活动融合、对接,引龙头,强集群,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靠“双拼”赢得发展先机。
7月16日,修武县召开拼增长、拼发展硬举措落实会议,通报上半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制定出台82条硬举措,掀起了拼增长、拼发展的又一轮高潮。
领导干部一马当先,拼在一线。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景城融合产业年和“双拼”的重要任务,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领导外出招商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收集重大招商信息、洽谈重大招商项目、参加重大招商活动,其他县级干部联系乡镇招商引资工作,轮流外出招商,各单位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严格奖惩,积极推动项目对接。今年年初以来,修武县党员干部北上南下,足迹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上半年,该县招商引资通过预审的项目多达69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68亿元。
加快项目落地投产是“双拼”的关键之战。该县充分发挥银企俱乐部的平台作用,先后组织5次银企对接活动,协调帮助企业融资5.2亿元,解决企业“无米下锅”的困境;将有限的用地指标向重点建设项目倾斜,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支撑;各职能部门简化审批手续,缩短企业办证流程,其中,河南大润新材料有限公司仅仅2天就拿到了年产2万吨铝加工项目的备案手续。
今年年初以来,修武县实施重点项目90个,项目总投资299亿元,前6个月完成投资39.53亿元,为打赢“双拼”战役打下坚实基础。
拼增长、拼发展,不仅是拼眼前,更是拼长远。新常态下,速度变化是表象,结构优化是本质,环境倒逼“亩产英雄”。修武县提早落子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向着高质量、高效益增长的目标进发。
拼战略布局规划。该县围绕产业发展,先后邀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等专业机构为修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热电生态工业园发展规划等。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重点,收集各类项目300多个,从中精选、谋划、包装16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充实到县项目库。
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县积极谋划中铝企业转型示范园建设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助力铝深加工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河南建升、明鑫儿童座椅等项目先后入驻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产业集群逐渐凸显,先进制造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龙瑞电动汽车与多氟多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步伐加快,纯电动汽车整车梦想即将实现。
拼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该县紧盯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产业,加速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河南博奥云台科技有限公司、云台山国际健康科技城项目先后入驻,又初步达成建立院士工作站合作意向;启动当阳峪绞胎瓷文化产业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澍青医学院项目和“云台古镇”项目。
拼创新创业发展。依托河南省云台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平台,修武吸引优秀项目入驻,线上牵手一亩田、城市热线等网站,线下激发社会各界创业活力。
该县1.4万名党员干部拼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修武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洼地,项目、资金等纷至沓来。
7月9日,修武县与原畅(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台湾台一集团三方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在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总投资达26.2亿元的同根源生态度假区以及温泉旅游地产项目。
7月18日,近20名中原互联网大咖受邀齐聚修武,论道云台山,多位大咖有意愿共同参与 “互联网+”时代的修武发展。
与社会资本共舞,借助省、市PPP项目对外发布平台,修武县大力推介云台山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和东方太极文化园项目,并与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运用PPP模式,稳步推进旧城改造项目。
“拼增长、拼发展”,拼出一个活力无限、后劲十足的新修武。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王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