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又恰逢质监系统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的第一年,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找准既履行职责,又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寓质监工作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之中?近日,笔者采访了博爱县质监局局长李伟。李伟给出的答案是:重点突出监管主责和技术主业,突出质量和标准两大引领作用,实现服务与监管相统一,通过建立省级气瓶检测中心,服务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实力博爱”;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推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宜居博爱”;创建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以标准推进旅游发展增长极,打造“美丽博爱”;强化监管与服务,保障“三大安全”,打造“和谐博爱”,促进博爱经济转型升级。
以建设气瓶检测中心为推手,助力“实力博爱”建设
博爱县是全国首批、河南省唯一一个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县区,年输气能力16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一线”和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的“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从这里经过,加气站、燃气汽车和气瓶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加。该县质监局紧扣政府这一中心工作,大力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把好安全监管关,在充分考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在博爱筹建河南省气瓶检测中心。2014年5月,该项目通过了省级专家立项论证,工程设计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全省所有车用、民用、工业用气瓶将在这里集中进行安全检验。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检测成本,填补我省专项检测的空白,也将有效提升全县乃至焦作地区检验检测水平,助力博爱经济转型发展。
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平台,助力“宜居博爱”建设
今年年初,该县质监局在合理利用博爱农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申报了“博爱农场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并形成示范带动逐步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型社会。2017年示范区建成后,该县将实现在原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小麦亩产量达到600公斤以上、玉米产量达到700公斤以上,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粮食生产;通过方便面、乳业等支柱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方便面年生产能力由10万吨增长到15万吨,乳制品年生产能力由3万吨增长到8万吨;生猪年屠宰量增长20万头、出栏5000头,奶牛存栏增长到3000头;有机肥年生产能力由2万吨增长到4万吨。同时,该县新建300立方米沼气站,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届时,示范区农田生产的小麦等农作物进行面粉加工及方便面生产使用,副产品用作猪牛饲料;生猪和生鲜乳送屠宰场、乳业公司进行加工销售;猪和牛所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送往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液体粪污可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产品及沼液沼渣可回用大田作物生产,形成完整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推进旅游标准化活动为载体,助力“美丽博爱”建设
该县质监局以开展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规范和促进作用,加快提升旅游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建设质量,着力提升博爱县旅游产业总体质量水平,助力“美丽博爱”建设。
去年以来,该县质监局组织专家对景区、旅行社等旅游服务单位开展标准化培训150余人次,指导景区、宾馆、旅行社修订服务标准;帮助青天河风景区等3家试点单位完善标准体系,制定旅游企业标准500多个,修订完善旅游服务标准119项,有效提升了全县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去年,青天河景区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服务名牌称号。
以强化监管与服务为主线,助力“和谐博爱”建设
该县质监局充分发挥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质量兴企的示范作用,积极创新监管模式,深化服务措施,保障“三大安全”,打造平安和谐博爱。
该县质监局强化监管,组织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双重巡查,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对大型企业集中监管,一次性为企业提供指导、帮扶,督促其规范生产;与企业签订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库,实现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同时,该县质监局着力优化服务,成立了重点项目服务办,主动对接重点项目服务对象;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对代码办证、资质认证等实行跟踪服务;提前介入,为需要检验许可和实施计量认证的重点企业提供专人跟踪协调服务;整合内部资源,优先为重点项目提供质量、计量、标准、生产许可及特种设备安装、检测、使用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状态。
吕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