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交通运输月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好交通项目建设攻坚战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马健 莅焦调研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焦作“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迎来“首考”
广播站的微笑天使
被命名为省级 “平安汽车站”
多项措施整治黑物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增长 促发展
打好交通项目建设攻坚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工人们正在干线公路建设工地加紧施工。          王  辉  摄
  工人们正在摊铺作业。                       韩  磊  摄
 
   

  烈日当头,阻挡不住工地施工人员奔忙的脚步——在S104郑常线干线公路新建段武陟县谢旗营乡程封村境内的施工现场,虽然天气炎热,人们站在烈日下不动就会热出一身汗,可是在这里,十几名工人驾驶挖土机、碾压机轮番作业。轰隆隆的机械声响彻云霄,在日头下的工人们挥汗如雨。

  “进入7月份,雨水天气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工期不被延误,越是烈日炎炎的天气,我们越要加紧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给广大市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这是7月21日,记者看到的情景,而这只是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双20”计划的一瞥。

  “从黄河公路大桥到武云高速公路,从S104郑常线干线公路到农村公路,目前,我市各项工程正在扎实推进。我们一定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行动计划,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助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如臣如是说。

  【背景】

  条条公路 打造交通大格局

  今年市交通运输局为何要制定“双20”计划?它为我市的经济转型、发展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这还要从今年7月我市刚刚制定的八大专项行动计划说起。

  2015年7月初,焦作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八大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第三项就是交通项目建设专项。专项要求: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加快项目推进,力争总投资25.2亿元的武云高速公路今年主体完工;加快总投资42.9亿元的南太行绕城高速项目前期运作,12月底前开工建设。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方面,全力配合做好总投资39.1亿元的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10月底前开工;完成总投资8.4亿元的修武至焦作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干线公路项目;大力实施“乡村通畅工程”,今年完成投资4.5亿元,新改建、改造农村公路410公里。

  “这一专项计划,是今年年初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所制定的‘双20’计划的深化和提升。”谢如臣说,“在当前国家促发展以及我市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的大形势下,如何保增长、促发展成为了紧要问题。交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对经济起支撑作用,对保增长、促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何为“双20”计划?即计划实施20个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而这其中涉及的重点项目共6个: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林州至桐柏高速公路焦作段)、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中心城区南外环路)、S308冢沁线修武至焦作改建工程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这每一项工程都将为打造我市10分钟都市交通圈和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助力。”谢如臣说。在他面前的焦作市地图上,一条条链接四方的通衢大道展现出来——

  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作为全国第一批PPP试点项目、河南省两桥一路PPP示范项目、焦作市重点工程,它的建成将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第三座跨越黄河的公路大桥,打通焦作正南方向,成为通往郑州的又一快速通道。武云高速作为桃花峪黄河大桥的延伸,将为我市旅游发展助力,同时在未来的规划中,它还将继续向山西延伸,从省内高速变为省际高速,打开焦作的北大门。

  南太行绕城高速,作为我市环城高速的最后一段和林桐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郑云高速、郑焦晋高速,将打开我市东北方向的大门,往河北、东北方向去,再不用绕道而行。S104郑常线将成为焦作到郑州最便捷的干线公路,大大优化了焦作交通网,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

  S308冢沁线作为我市唯一一条横穿焦作中部的公路,连接博爱、武陟、修武、沁阳多个县市,出行更加便捷。

  农村公路,作为我市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的一部分,今年承载了410公里的修建任务,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遍布全市六县市,将为村民的出行带去福音。

  【措施】

  强化措施 确保项目稳推进

  有着这么好的规划蓝图,如何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真正落到实处,为人民造福?

  为此,该局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

  提升认识,明确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市交通运输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站位大局,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勇于担当,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为抓好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市局成立以谢如臣为组长的焦作市交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前期工作、建设管理、重大事项的问题。

  此外,该局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日报告、周例会、旬通报和月小结制度。

  建立项目推进台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六大重点项目分别建立台账,明确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明确项目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着力加快建设进度,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没有开工的加快各项手续办理并抓紧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对节点工程、关键环节,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倒排工期,细化到天,只争朝夕,抢天夺时,人歇机械不歇,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强化对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的资质、信誉与合同管理,规范交通建设市场秩序,严格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确保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加强“平安工地”建设,深入开展“防坍塌、防坠落”专项活动,提前安排人员安全引导车流和人流,做到既不影响施工,又不影响通行。

  切实强化督查奖惩,对项目推进不力的责任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达督办文件,责令限期整改;对项目推进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影响工作进度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积极、工作推进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成果】

  成效明显 民生工程惠民生

  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听听百姓的心声,相信就是对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最充分的肯定。

  在武陟县沁河桥施工现场,工人们在烈日下操作机械破桥面。

  据了解,沁河桥始建于1982年,宽11.5米,是武陟县西部四五个乡镇居民进城、送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桥梁早已超负荷工作多年,桥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今年,该桥的加固、整修被列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以后我们从这里走路再不用战战兢兢了,这样的惠民工程真好!”

  而在“南益线”县道,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黝黑的柏油大路,路段基本完工,现场正在铺设最后一层沥青,预计8月底前即可完工。

  “以前路坑坑洼洼的,骑自行车都不好走,下雨天时常发生事故,前段时间我们村里就有村民因为夜间跌进坑中将腿摔骨折了。”该线路附近的童贯村村民席大爷说,“现在好多了,骑电动车、小三轮车走夜路也不用担心了!”

  至6月底,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已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占年计划20亿元的40.7%,比去年同期增长4.6%。

  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作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PPP投资模式试点,项目建议书已批复,黄河桥、沁河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已经省河务局初审,地灾评估、压矿、环评、规划选址报告已完成,其他土地预审、水土保持、鲤鱼保护评估、湿地保护方案等正在编制。

  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已累计完成投资19.68亿元,占总投资的78%;土石方、涵洞通道分别完成92%和96%;桥梁基桩、立柱、盖梁、预制梁板均已完成96%以上;路面基层完成36%。

  南太行绕城高速项目(林州至桐柏高速焦作段)已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和特许权协议,项目工可报告已编制完成并报省交通运输厅初审;环评、水土保持、防洪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土地预审、规划选址、压覆矿产等报告正在加紧编制。

  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段改建工程(含中心城区南外环路)总投资9.7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44亿元,改建段约13公里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新建段小桥涵工程已全部完成,路基土石方、郑焦晋高速跨线桥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心城区南外环路总投资7.2亿元,上跨郑焦晋高速公路立交桥于去年11月已先期施工,已完成投资5650万元。

  S308冢沁线修武至焦作段改建工程总投资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9亿元,已完成改建段,今年年底将完成新建段。

  农村公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路面201公里,完成路基251公里、基层214公里。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将紧紧围绕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为全市保增长、促发展当先行、作贡献!”谢如臣说。

  本报记者 杨 珂 实习生 张艺琼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