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马村区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将“三查三保”活动贯穿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过程,为化解各类矛盾风险争取先机,为促进改革发展、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赢得主动。从本期起,本报特开辟专栏《狠抓“三查三保” 践行“三严三实”》,敬请关注。
“刘大爷,您对我们马村街道的服务满意吗?有什么意见您跟我说,我们改进。”7月27日,在马村区马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该街道工作人员正在针对便民服务满意度征求群众意见。
在扎实推进“三查三保”活动中,马村街道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巡视”工作法,即社区“巡视”民情,及时解决居民困难;街道“巡视”民意,适时了解群众满意度;群众“巡视”服务,随时监督服务质量,赢得了群众集体点赞。
社区:“巡视”民情,从群众工作日上门到社区24小时待命
今年5月初,该街道6个社区将两委会成员、街道干部分为6班,对辖区进行一周的民情“巡视”,主要包含普通居民的生活合理要求、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便利问题、公共设施的维护问题和居民安居乐业的其他突发性问题。
有别于以往居民主动到社区反映问题的滞后性,民情“巡视”,使社区及时掌握辖区的实时动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阳光社区在民情“巡视”中,发现辖区部分塑料垃圾桶损毁严重,垃圾随地堆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社区两委会立即召开工作会,提出由社区出面,向驻区单位焦煤集团中马村矿争取物资赞助,再由社区组织志愿者自行施工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居民大会决议后,经街道和社区努力,争取了水泥、沙、石子等物资,又从社区党员、低保户中挑选会干泥瓦活的志愿者组成施工队伍,以每三个楼道建一个垃圾池的标准,共修建了25个垃圾池。
“巡视”缩短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距离,缩短了群众需求到社区行动的距离,更缩短了居民生活和社区服务的距离。
街道:“巡视”民意,从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为广泛了解民意,适时修正工作方法,该街道组织各分包社区领导、在职党员,除了每周到社区服务外,固定周四为“巡视”日,到街巷楼院“巡视”民意,了解群众对“三严三实”“三查三保”和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巡视”民意,使街道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在一件件小事上赢得了民心。
近日,该街道了解到阳光小区居民对于社区集资疏通化粪池问题有些担忧,担心自己花了钱是否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
了解该情况后,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葛建忠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讨论,最终决定向居民公开集资款收支情况,并要求社区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拨付部分资金作为阳光小区化粪池疏通的保证金,缴到了业主代表的手中。
如今,阳光小区化粪池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每次提起此事,社区居民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群众:“巡视”服务,从低头办事到抬头监督
“以前我们都是有事才来,门都摸不准;现在是随时都能来,哪里办什么业务比谁都清楚,抬头挺胸监督他们办事态度是不是合格。”家住丽园社区的张大爷如今是群众“巡视”队伍的一员,提起“巡视”的工作时,他乐呵呵地说。
为深化群众监督,确保服务不走过场,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该街道在引进满意度评价器后,还探索群众“巡视”工作法,邀请了社区退休干部、老党员及其他有意愿参与民主监督的群众担任“巡视”员,随时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各社区服务站、调解室进行“巡视”,察看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服务情况、公开情况、群众反馈情况等内容。“巡视”员发现问题可以对服务人员服务卡进行拍照公示,问题严重的街道将给予相应处罚。
该街道通过“巡视”,使社区更了解民情,街道更清楚民意,辖区群众更好办事、更好监督、更好生活,也进一步证实:推进“三查三保”,践行“三严三实”,不是空洞的制度,而是赢得民心的途径。如今,该街道正以此为契机,力争通过“巡视”民情知民意,真情服务赢民心。
焦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