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首部赛车动画电影的《汽车人总动员》近日上映,随即就卷入到抄袭风波。有网友指出该片抄袭皮克斯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从网友制作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两部影片的动画造型、片名、海报相差无几。最近,《赛车总动员》出品方迪士尼公司官方声明称:“和众多中国网民与影迷一样,我们对出现这样的事件感到担忧”。
(据《潇湘晨报》)
有人说,迪士尼看似很文雅的“担忧”,传递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事实。
造型像、名字像、海报像,两部动画当真让人傻傻分不清。但是,中方导演愣说自己从没看过《赛车总动员》,《汽车人总动员》是一部“独立制作”的“原创作品”。至于这两部动画究竟有什么关系?眼下,无证据,不腹诽。记得争议开始之初,导演回应质疑称:“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海报长得像‘明星脸’。”网友说得挺有意思,难道这个明星叫“不要脸”吗?这话虽有点刻薄,却也反映了“差点买错票”的民众,基于常识判断在疑似抄袭事件上的基本态度。
国产动画身陷抄袭疑云,已经不是头一次了。随便去相关专业论坛或贴吧看看,类似《中国抄袭日本动漫大集合》等有理有据的帖子,几乎快要让人忘了还有知识产权保护这回事。明目张胆地抄袭,死不要脸地山寨——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抄了不白抄,名利双收,官司无忧,抄袭者一直都有“通行证”。于是,哪怕抄成千夫所指,依然无怨无悔,前赴后继。最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动画电影《心灵之窗》引发公众质疑。不少网友举报称,这部曾在央视首播的电影,大量抄袭了日本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的场景。后来,制作方称,这是外包惹的祸,而获奖作品是“修改版”。此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至于《大嘴巴嘟嘟》《高铁侠》等动画,基本都是舆论监督过过嘴瘾,始终难有定论。于是,公众也就理解了下面这个数字:早在2011年,《中国青年报》曾进行过调查:70.8%受访者给国产动画差评,主要原因就是“抄袭严重,缺乏创新和策划能力”。
抄袭之争是个学术问题,为什么国产动画抄袭盛行?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警惕。2004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以补贴奖励为主的扶持政策,推动我国动画产量在短短10年间成为世界第一。国家有补贴、地方再加码,加之评优、评奖等扶持,动漫制作已成为能轻松赚取财政拨款的热门行业。如果相关部门审核不严格、发钱太随意,投机者自然闻风而动。玩“我画你猜”,比艺术创新容易多了。这究竟是拍动漫,还是骗补贴?
既然补贴的是财政预算资金,国家就应该设立一个关于动漫评定的权威机构来界定一下,看看这个《汽车人总动员》是不是山寨产品。丢脸不丢脸是一回事、创新不创新是一回事,地方财政可别在鼓励动漫产业发展中,成了少数“聪明人”寻租自肥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