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当下,停车乱象不是某个小区的问题,从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从都市到乡村,都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如此棘手的问题。
部分业主在小区乱停车,不但影响其他业主的权益,也给物业公司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我市某小区物业公司经理苗永丰说,他服务的小区有部分业主把汽车停在了公共绿地,引起其他业主不满,并以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为由拖欠甚至拒缴物业费。于是,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物业费“欠产”,一是影响小区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二是影响员工工资,公共服务资金捉襟见肘,员工待遇没有保障都会影响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质量下降使业主更加不满,拖欠、拒缴物业费现象将更加普遍。
如何对小区机动车停放进行规范管理?7月30日,本报《微话题》栏目向广大网友寻求破解高招儿,大家大致将板子打到了三方身上:业主、物业公司和城市管理部门。
其实,每个小区的公共空间都很有限,对于公共空间的“人车之争”,如果物业公司不作为,缺乏治理乱象的智慧和决心,当业主之间为此现象引发矛盾而无法调解时,自个的怨气都将发泄到物业公司头上,进而将矛盾的焦点进一步扩大到政府监管部门。各方之间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难处,整治停车乱象似乎只能在“各打五十大板”的裁决后持久争论下去,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
造成这种局面在于各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踢皮球心理”。业主图啥?方便!哪停车方便车就往哪停,造成“公地悲剧”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大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把“皮球”踢给别人,当业主发现无人接球时,就将“皮球”踢给了物业公司和城市管理部门。物业公司缺少应对之策,将问题能拖就拖,想出的“隔靴搔痒”的常规办法,也是谁守规矩管谁,谁不好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城市管理部门也因“多龙治水”、职能划分不清,问题小而散等原因想把“皮球”踢给其他部门。
笔者认为,如果说解决常规问题需要智慧和技巧的话,破解恶性循环更需要决心和担当意识。攻破任何“无敌堡垒”最好的方法就是“定点突破”,以必胜的信心和精锐兵力将堡垒击穿一个洞,各方的所有问题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得到逐个破解。比如,作为承上启下的角色,物业公司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向监管部门要政策;在内部管理方面,须将车辆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人性化;和业主充分沟通,严格管理,照顾大多数业主的利益。只要物业公司有意识在探索中完善管理办法,相信问题会越来越小,矛盾会越来越少。
有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想敷衍塞责,还是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