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林里,羊肠小道蜿蜒曲折,连排座椅点缀其中,地灯为游人照亮脚下的道路;树林中央的小广场上,篮球架、健身器材、夜间照明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前来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这是7月27日晚饭过后,记者在马村区待王街道东孔庄村的小游园看到的和谐景象。
说起小游园的修建过程,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迎军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在吃过了苦、受过了累、咽下了委屈之后,终于受到了群众认可!“村干部只要全心全意为群众干事,使乡亲受益,受再多委屈都值得!”张迎军说。
去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东孔庄村成了我市第一批着手推进此项工作的村庄,清垃圾、修道牙、栽种防护林,东孔庄村的环境很快发生了大变化。
村里的环境美了,每天出门锻炼身体的群众也多了,但一系列新问题又出现了:东孔庄村位于公路主干道旁,群众在公路旁健身存在安全隐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张迎军决定从村口20多亩的树林里移栽出一部分树木,在树林中间修建一个小游园,供村民休闲娱乐。
但令张迎军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强烈反对。一时间,村里“村干部就知道瞎折腾”“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等一系列流言蜚语在全村迅速传开。这使村干部倍感压力。
“只要是对乡亲有益的事,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们也不能放弃!”张迎军说。为此,张迎军带领村干部先在树林里修了几条林间小道供村民休闲、散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来散步、纳凉的群众越来越多。紧接着,张迎军带领村干部将树林中心的3亩多树木移出,修建了一个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很快就成了村民健身娱乐的新平台。
基础设施建成了,乡亲们也认可了,张迎军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随后,他又把精力投到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中,为游园安装了照明设备,添置了休息座椅,加装了护栏等。为了节省资金,张迎军与周边企业协调,以5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16根照明灯杆,让小游园亮了起来。
今年7月1日,东孔庄村的小游园正式投入使用,每天来这里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甚至吸引来了周围村子的不少群众来这里散步、纳凉、跳舞,东孔庄村的小游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本报记者 原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