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69)沁阳西紫陵村人,学生时期即接受新思想影响,追求真理,立志救国。1926年,郭晓棠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开封青年协社,1927年入中山大学就读后先后任学生会、学生自治会、反日救国协会负责人。1932年4月,郭晓棠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豫晋边游击战争的筹划准备工作。1936年7月,郭晓棠与沈东平建立河南临时省委,10月后历任豫西工委书记,豫西特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豫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9年9月,郭晓棠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1940年4月,郭晓棠代理省委书记。期间,他在贯彻白区工作方针、培训游击干部、开展统战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河南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中经受住了考验,基本保存下来,并向华北、鄂中敌后及延安输送了一批党员干部。当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省委及部分区级干部撤至延安。他向中央汇报了河南党的工作情况,并撰写了《关于大后方反对顽固派的斗争经验》,对白区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1943年4月,康生在整风审干中将河南党诬为“红旗党”,郭晓棠与王志杰、危拱之等被关押审讯,并停止组织生活。郭晓棠写了《上毛主席书》,为河南党员干部申辩。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调到华北联合大学任教。1950年经中央批准,他恢复了党籍。之后,郭晓棠回到河南,历任河南大学文教学院副院长,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务长,开封师范学院副院长,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等。1964年,他当选为河南省社科联主席。在“文革”中,他遭残酷迫害,1969年3月蒙冤逝世。1978年12月,河南省委为他举行了追悼会。1983年,中央为“红旗党”假案平反,为郭晓棠彻底平反昭雪。
(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