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
——记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张景龙接受记者采访。 许跟虎 摄
  张景龙带领科室人员读片分析病情。 许跟虎 摄
  张景龙带领科室人员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许跟虎 摄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工作的一名护士,来自南阳市。前年年底,当她在工作中得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景龙能医治好面肌痉挛,于是她找到张景龙,说她的一个远房婶子得了这种病,希望过了春节后,带她的婶子找其医治。

  春节过后,当张景龙见到这名护士问起带其婶子医治面肌痉挛一事时,这名护士未语泪先流。原来,她的婶子一向爱惜自己的容貌,在当地求医未果后,这名年轻貌美的婶子,因得此病有损容貌,一直不敢出门示人,以至于到后来选择跳河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这名护士回家过春节,准备告诉她婶子有人能治她这种病时,却为时已晚。

  得知这一噩耗后,张景龙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本来,这是他能够医治好的病,患者却因偏听偏信没有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治疗,最终不堪疾病的困扰而香消玉殒。

  经此事后,一向低调的张景龙,决定将该科工作通过媒体对外介绍出来,以提高患者对于一些疾病的知晓率和拓宽就医渠道,以避免上述悲剧的再次发生。

  治别人治不了的病

  走在大街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快速频繁地抽动。这种病就是面肌痉挛,俗称面抽。这种病很难治,频繁发作会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惧怕在公众场合露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尤其对于一些爱美的女士而言,因面貌频遭变形之苦,其内心更加痛苦。上述女患者因得此病久治不愈而跳河自杀的惨剧就是例证。

  据介绍,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神经外科疾病,40~6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男女均可发病。99%的面肌痉挛是由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引起的,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药物。过去,医疗界曾采用种种破坏性的方法造成面肌部分瘫痪来治疗这种病,如酒精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颅内神经根挤压术等。目前,内科治疗的主要办法是采用肉毒素对面神经主干或分支进行封闭,通过药物造成面肌部分或完全瘫痪后使面肌痉挛停止,但疗效仅持续三四个月,反复注射还可能造成永久性面瘫。

  为了彻底解除这类患者的痛苦,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在我市独立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率高达98%。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面肌痉挛的手术方式,当今,在国际上及国内大型医院该手术方式已成为治疗面肌抽搐的首选方法。该手术方法是在患者患侧耳后发际内做一长约6.0cm直切口,暴露枕骨后形成一直径约2.5cm的骨窗,在显微镜下探查面神经及其比邻关系,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用人工制作的缓冲材料将其与面神经隔离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不过,由于头部开刀的位置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且在脑干上操作,因此要求手术者不仅要有精准的局部解剖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以及过人的胆识。

  40多岁的李女士,是一位接受该手术治疗的病人。她说,刚开始只是右眼皮偶尔轻微地跳动,当时也没在意,谁想两个月后严重了,抽搐的范围扩大,每次连动着右眼、面颊、口角一起抽搐,且越加频繁,这不仅极大影响了李女士的容貌,对她的工作和生活也造成了很多困扰。其间,她四处求治,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找到了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景龙,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此病被彻底治好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我市不少面肌痉挛患者之前诊治此病,走了不少弯路。来自博爱县的贾老太就是其中的一例。年过六旬的她,20多年前就患上了此病。为了诊治该病,她跑郑州、到济南、去上海等地,但是此病一直缠绕着她,无法得到治愈。直到今年年初,她得知该院能够医治此病,于是慕名前来求治。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其20多年顽疾一朝解除,这让贾老太和家人高兴不已,连夸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医术高。

  三叉神经痛,又称“天下第一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发病时,患者通常抱头蜷缩在地,或用头撞墙,痛不欲生。由于该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少人一旦患病,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该病极易被误诊为牙疼,不少患者到神经外科就诊时,有的人牙齿被拔掉几颗,有的患者牙齿几乎被拔光。来自沁阳市的大战,就是其中的一个患者。刚开始,他以为是牙疼,在几家牙科诊所拍了片子,拔了几颗牙后,仍无法止住难忍的疼痛。后来,他才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由于求医期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大战因疼痛引发了脑出血,后被送到我市一家大医院治疗。尽管命保住了,但是疼痛依然持续。有时发病时,疼得大战几天都无法进食。前不久,大站的病情越加严重,发病时,疼得这位40岁的硬汉以泪洗面。后来,当地一家医院推荐其找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张景龙医治。由于其对张景龙并不了解,大战到我市一家大医院曾为其治疗过脑出血的科室打听情况,结果该科主任同样认为,张景龙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上,医术是精湛的。于是,大战最终决定找张景龙医治。

  “刚找到我时,他一下子蹲在我面前大哭,说三叉神经痛让他疼得受不了,让我赶快给他医治!”张景龙谈到大战前来就诊的情景,印象最为深刻。大战前几天刚刚在该科接受了显微血管减压术,如今的他面带笑容地接受记者采访说:“手术后,我的右侧脸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完全消失,而且右侧脸部感觉及运动均同左侧一样——这手术太神了,真是立竿见影。”

  与大战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修武县西村乡的侯大娘。刚开始,侯大娘服用卡马西平片治疗。时间一长,服用此药已经压制不住疼痛。经医院检查,其已产生了抗药性。此外,侯大娘因为长期服用该药物,已导致其肝脏功能受损。“我们家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当时不知道得了这病该到哪里去治。”侯大娘说,“后来,我打听到,邻居家一个亲戚也得了三叉神经痛,人家经济条件好,看这个病跑了好多地方,开封、郑州都去过,然后又到山西去医治,不过后来在北京才治好了这个病。我家收入不高,受经济条件限制,我跑不到北京。”

  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此病让侯大娘受尽苦头。后来,无意中得知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能治这病,于是她赶紧来该院治疗。经过手术治疗,侯大娘终于摆脱了疼痛的纠缠。“张主任,我要知道您有这么高的医术,能治好这病,我早就过来了,这样就不会受罪了。”侯大娘康复后拉着张景龙的手感激地说。

  今年68岁的黄大娘,也是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病时,她不停地用撞头来对抗疼痛。如今,她也是在该科医治此病。见到记者来采访,黄大娘非让记者好好宣传一下张景龙,她说,三叉神经痛让病人痛不欲生,许多病人找不到能够医治好此病的医生,张景龙医术高超,让病人能够解除病痛,这应该让更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了解,以免就医时走弯路。为此,她愿意公开自己的家庭信息,以作见证。“我叫黄淑荣,家住合作街2号楼1单元5号西户,手机号为13203918607,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找我打听情况,我说的句句属实。”黄大娘说,“对于张景龙主任,我真想磕头来感谢他。是他,让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据介绍,该科开展的显微血管减压术不仅能够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治疗舌咽神经痛。截至目前,该科凭借这一先进技术,让近千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患者得到了彻底治愈。

  开别人不敢开的刀

  有一种健康问题,医生把它比作是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它常常在人们不知情又没有防备时突然“爆炸”,并迅速置人于死地。这种凶险的疾病,叫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不同于人们常说的脑肿瘤,它是由于脑动脉壁的异常缺陷,局部像气球样的膨出突起,壁极薄,极易破裂导致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所有脑血管病当中最凶险、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统计结果表明,60%的病人在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就会死亡,如果不处理脑动脉瘤会出现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在90%以上,如果出现第三次破裂,那死亡率几乎是100%。

  据了解,目前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依靠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介入栓塞治疗不仅操作技术要求高,治疗费用昂贵,与开颅夹闭相比较,复发率相对较高。手术夹闭费用低,复发率低,其缺点是需要开颅手术。早在2008年,该科就掌握了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这一尖端技术,迄今为止,已经独立开展各类脑动脉瘤夹闭手术6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没有想到,地市级医院能够开展脑动脉瘤夹闭手术,而且做得这么精细!”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专家看到该科一些手术前后对比的片子后,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如果没来这家医院,如果没遇上张景龙主任,我老伴可能已经不在了。”近日,记者在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一间病房,见到了患者刘先生以及他的爱人。经过手术治疗,刘先生已经得到了康复,并没有留下后遗症。陪在他身边的爱人说起刘先生的病情,很是激动。

  前不久,刘先生早上下楼时,突然感觉到脖子很硬,并有恶心等症状。很快,刘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被送到了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当时,动脉瘤已破裂,且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据了解,大脑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因其手术入路复杂、解剖位置深、毗邻脑干等因素,手术操作要求极高,手术风险非常大,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大难点且极具挑战性,目前仅省级少数医院才能开展。

  “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与其他动脉瘤不同,它长在大脑最深处,手术难度非常大。如果说做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是在走平地,那么做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就如同爬山顶,难度可想而知。”张景龙形象地比喻道。

  抢救患者的生命刻不容缓,张景龙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心肺肝肾等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并反复阅读患者的头颅CTA片子后决定手术方案可行。经过一系列完善的手术前准备,张景龙率领该科向这一手术领域发起了挑战。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由张景龙主刀的神经外科团队终于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得圆满成功。

  “就手术而言,由于后循环血管的位置特殊,临近素有‘生命中枢之中枢’之称的‘脑干’,手术一旦损伤该部位,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该部位有数对颅神经发出,附近有许多重要的穿支血管经过,术中损伤这些结构,均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张景龙说,“要想夹闭该部位动脉瘤,手术者不仅要有精准的局部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而且还要有常人不具备的胆识。”

  据检索,此项手术在我市尚未有独立开展的报道。这也意味着,该院神经外科在脑动脉瘤的治疗水平上,已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其实,类似在我市尚未报道的脑动脉瘤手术,还有很多。就在一个多月前,该科还成功地救治一例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延髓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这名患者入院时呼吸已经衰竭,且血压很低,处于重度昏迷的状态。该科随即展开抢救,与“死神”抢夺患者生命。经过开颅夹闭动脉瘤以及综合治疗,这名患者不仅成功脱险,目前已能够生活自理。同样,该科开展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我市尚未有报道。

  记者采访得知,近年来,该科成功治愈难度大、病情复杂的脑动脉瘤患者病例,屡见不鲜。

  家住中站区店后村的王女士,在该科被确诊为脑多发动脉瘤(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瘤)。脑多发动脉瘤中的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位时,动脉瘤瘤顶朝向下方)并不是一般的动脉瘤,世界动脉瘤手术大师Yasajil认为,此型动脉瘤是前交通动脉瘤中手术难度最大的动脉瘤。尽管手术难度很大,但是张景龙并没有放弃,凭着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景龙和他的团队用了4个多小时,最终圆满完成该手术,将埋藏在王女士脑中的“炸弹”成功地拆掉。这项高难度手术,在我市尚未有报道。

  家住解放区闫河村的韩女士,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送进该科诊治。经头颅CTA检查结果显示:大脑前动脉A3段多发动脉瘤(大脑前动脉远端变异—A2单干,额极动脉与双侧胼缘动脉从A2上同一平面发出,从而构成从上述3根血管夹角内产生2个动脉瘤)。这样的动脉瘤及血管变异在既往的报道和书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不能放弃。张景龙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作了充分的思考,作好了处理术中所有问题的准备。第二天,历时4个多小时,动脉瘤最终被成功夹闭。

  家住温县的郭女士因患脑动脉瘤陷入深度昏迷,家人将郭女士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经5天治疗,疗效欠佳而转入该科救治。经检查,郭女士被确诊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又名叫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这类肿瘤长在脑干腹侧,发病率低,但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手术难度也非常大。艺高人胆大。张景龙迎难而上,经过5小时奋战,成功地夹闭了郭女士大脑深处的脑动脉瘤。据悉,独立开颅夹闭该部位动脉瘤在我市尚属首次。

  患者勾先生因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一年后,勾先生术后复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又一次面临着生命考验……该科收治到患者勾先生后,不仅需要夹闭患者的动脉瘤,还需要对原来介入栓塞治疗时留在患者动脉瘤内的弹簧圈进行剪除,手术过程复杂,难度也更大。凭借着过人的医术,张景龙和他的团队又成功地创造了奇迹。据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又做开颅夹闭手术获得成功的案例,在我市尚属首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勾先生通过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花费了13万元。而该科为其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整个费用仅为4万多元。

  治疗费用低,是该科开颅治疗脑动脉瘤最大的“招牌”。博爱县许良镇唐庄村女孩刘慧深有体会,她的母亲吕千金在我市某医院被确诊为左侧后交通大型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大量出血,生命垂危。该院医生告诉她要想治好她母亲的病,介入栓塞是唯一治疗方案,而介入栓塞费用高达20万元,当时小刘就吓蒙了,父亲过早离世,刚刚大学毕业的弟弟尚未工作,如今母亲又患上这么严重的病,一家人几近崩溃……他们不死心,在焦作四处打听,后来听熟人说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可以医治母亲的病,一家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张景龙,张景龙仔细阅读患者的CT和CTA片子后告诉他们,手术可以做,顺利的话住院费用需5万元左右。姐弟俩半信半疑,抱着一丝希望把母亲转到了该院。住院第二天,张景龙亲自主刀手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手术非常成功,而且折磨母亲多年的“左眼睑下垂”疾患术后也完全恢复,出院时结算费用只有4万多元,一家人对此惊喜万分。

  如今,代表神经外科发展水平的脑动脉瘤夹闭术,目前已成为该科的“王牌手术”。据悉,该科是我市唯一一个能施行多部位、高难度脑动脉瘤手术的科室。

  多项技术领跑全市

  神经外科,就是在大脑里动“刀”,俗话说“大脑无小病”,颅内血管众多、神经密布,犹如一张带高压电的蜘蛛网,许多肿瘤和脑血管病变,往往就隐藏在这张“网”的缝隙中,手术时毫厘之差,患者极有可能当场死亡或成植物人。正因为脑部的脆弱和重要性,对医术的要求格外高。为了不负患者性命相托,多年来,该科在我市神经外科领域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早开展脑细胞脑内移植治疗植物生存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最早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目前已进行手术5000余例,效果满意。

  ——最早开展经口—鼻—蝶手术切除脑垂体腺瘤。1997年至今,绝大多数脑垂体腺瘤患者均经单鼻孔入路进行手术,迄今已手术500余例,效果良好。

  ——最早开展顽固性癫痫的系列手术治疗和原发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半月结甘油封闭术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目前例数和疗效在我市处于领先地位。

  ——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听神经瘤多例,手术疗效(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在我市处于领先地位。

  ——独立完成前后循环部位脑动脉瘤夹闭手术500余例,在我市处于领先地位。

  ——开展颞浅动脉软脑膜贴附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良好,填补了我市技术空白。

  ——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巨大肿瘤多例,均获成功。

  ——开展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4段搭桥及颞肌贴敷、硬脑膜反转手术治疗烟雾病和颈内动脉闭塞性疾病,效果良好,填补了我市技术空白。

  —— 一次完成双侧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双侧视力丧失取得成功(独立完成),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满意——我市其他医院尚未有此报道。

  ……

  治疗上,该科技术水平高超。诊断上,该科实力同样不俗。

  20年间脑梗了9次,一名患者的“怪病”直到在该院住院时才被追查到了“元凶”。在神经外科,张景龙依据检查结果和患者以往的病史资料,诊断该患者为烟雾病。“真没想到啊,困扰我母亲多年的‘元凶’竟然不是脑梗,要不是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的张景龙主任,我母亲的病还查不出病因。”这名患者的女儿得知这一病情后动情地说。随后,张景龙为这名患者实施了左侧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4段搭桥及颞肌贴敷、硬脑膜反转手术,患者身体逐渐得到了康复。

  雄厚的技术实力,让该科在患者中间赢得了良好口碑。就连一些周边地市的神经外科患者,知悉后也纷纷舍近求远,到该科进行诊治。家住林州市的李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82岁高龄的李大爷头痛伴双眼视力下降已经有数年了,经核磁检查发现,原来是颅内鞍区部位长着一个脑膜瘤压迫所致。在省城一家大医院,那里的专家考虑到其年龄大、风险高等因素,不愿冒险为其进行手术。后来李大爷打听到,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在医治此类疾病上医术高超,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行程数百里,从林州市赶到该科求诊。在该科,通过检查发现,李大爷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仅有光感。CT、核磁等检查结果显示,李大爷系鞍结节巨大脑膜瘤,大如鸭蛋一样。据了解,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鞍区结构复杂,紧邻垂体和下丘脑等重要功能区,故而对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患者年龄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致命的并发症。”在术前讨论中,该科的医生对此尤为担心。不过,张景龙已独立成功完成多例此类手术,在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有信心完成这台手术。接着,李大爷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李大爷视力明显好转,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自张景龙担任该科主任9年中,该科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对涉及神经外科的工伤,该科抢救成功率达到100%。但愿,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这把“神刀”,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神奇的疗效。(本报记者 朱传胜)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