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这里是我市在建项目最多、关注度最高,每年项目用地指标占到全市一半以上,项目用地亩均投资产出度最大、利用率最高的产业集聚区;
这里是我市失地群众较多却获得利益最大化、最快化的福地。
这里就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里的高新国土资源分局,5年来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的“三保”行动让其荣获示范区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的同时,也成为我市耕地保护、维护失地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先进单位。
保红线——特别能吃苦
去年10月份的一天上午,市国土资源局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导工作,当该局会议室大屏幕上显示各县市区土地执法人员现场巡查情况的时候,屏幕显示示范区土地执法人员全部在农村巡查。
由于每个土地执法人员都佩带远程定位仪,可以从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他们所处的位置。示范区土地执法人员在大屏幕上显示为一个个不停移动的红点,让在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感叹:高新国土资源分局的执法人员特别能吃苦。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该分局土地执法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耕地的守护脚步。示范区2012年后管辖范围增加到212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由1736.43公顷增加到9100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由50公顷增加到6566.13公顷,保护面积在我市各城区中居于首位。
面对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艰巨任务,该分局一是将辖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到6个乡镇(街道);二是积极与示范区管委会协调,将耕地保护和违法用地查处作为乡镇(街道)考评内容,由区管委会拿出专项资金,对查处力度大的乡镇(街道)进行表彰;三是积极申报苏家作等3个乡镇的土地整治项目,提高耕地质量。
从2012年开始,该分局把辖区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一个个网格,由土地执法人员在网格内巡查,该分局领导则分包乡镇(街道)进行监督。每周汇总情况,发现违法占用土地的苗头,及时制止、上报和立案查处。凡出现违法占地情况而包片巡查员未发现的,悬挂黑旗,与年终评先挂钩。为更好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分局将耕地保护工作同市委在县、乡两级开展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之前国土资源部门单独巡查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规划、公安部门共同巡查,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凡出现违法占地的将在评选先进村集体时一票否决。
网格化管理让执法人员与群众零距离。记者在网格内的各村看到,每个村的显要位置都挂有注明巡查人员电话、巡查范围、执法责任的标牌,便于群众及时举报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每个执法巡视员分包7~12个村,骑电动自行车巡视每天平均要走二三十公里。
坚守土地红线必须在一线,随时掌握情况。网格化管理让执法人员各司其职。今年年初,巡查人员及时发现阳庙镇阳邑村村委会私自划分宅基地的情况,并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制止了一起违法占地行为,保护了耕地。
今年3月份,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新河砖厂有破坏耕地行为,该分局遂组建队伍连夜蹲点守候,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当场查扣偷土车辆,抓获偷土人员,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区开展了保护耕地执法大检查,共查处违法占地行为15起,且全部复耕。
保发展——服务无止境
近日,根据示范区管委会提出的下半年破解保增长、促发展难题从抓招商入手的要求,该分局结合辖区已转征未供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实际情况,结合市政府对两河两岸用地性质控制严格的现状,向区管委会提出从招工业项目为主的招商方向转为招文化、旅游、养老、商业和住宅项目,此建议已得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并确定下来。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该分局绘制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土地利用情况图》,图中清晰地标注着已批未供(项目)用地、闲置低效用地等,并将图送到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和22家有招商任务的单位负责人手中,同时送达的还有《已转用征收未供地情况统计表》《闲置低效用地情况统计表》。为确保各位领导对图表看得懂、会利用,该分局还分组包单位上门讲解。
对项目用地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等措施,全力服务项目单位办理土地手续。今年年初以来,该分局围绕省重点项目、市十大建设重点项目、市联审联批项目以及示范区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建设用地申报,全力保障示范区今年确定的152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办完供地手续107个,用地手续办结率在示范区规划、建设、环保等单位中仍居首位。
为确保用地的高效,该分局主动作为,创新六大机制:
沟通机制。定期与示范区招商、发改、建设等部门进行沟通,掌握项目用地需求,做到心中有数,超前谋划;在每个项目进驻时会同招商、发改、规划、环保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共同确定项目选址及使用面积,使得选址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集约节约用地要求。
倒逼机制。确定用地报批各个环节和时间节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
跟踪机制。对示范区领导重点关注的招拍挂项目采用“日跟踪周询问”方式服务用地单位,指派专人每天跟踪批准文件签发、出让合同签订、耕地占用税缴纳、出让金转账等事宜,指导、督促用地单位尽快取得合法手续,同时对近期拟用地单位每周询问资料准备情况,及时解决资料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协调机制。用“一表格”方式加强沟通协调,坚持每周五将近期用地项目进展表报送示范区领导,使领导及时了解分包项目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需要协调配合的环节。
报告机制。坚持每宗地在招拍挂项目登报和摘牌成交时,以短信形式通知示范区领导,使领导充分了解挂牌时间要求、保证金以及成交时间、成交价等详细情况。
监管机制。用“月巡查建台账”方式加大审批后的监管力度。每月对所批准供地项目进行批后巡查,重点查看是否按时开工、是否改变用途、是否留存影像资料;建立批后核查台账,定期查看台账,对于距离约定开工时间三个月仍未开工的,下达督促开工通知单,同时加大闲置用地处置力度,通过下达通知单、发送督促短信等形式进行多方面督促。
保民生——利益最大化
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正在加紧开展,而高新国土资源分局已经走在全市前列。目前,示范区6个乡镇(街道)、104个行政村,47874宗土地、面积35.81平方公里中,已完成104个行政村47568宗地的地籍调查结果公示;完成4个行政村817宗地的政府确认和登记审批工作,其中北西尚村的354宗宅基地使用证已发放到村民手中,其余463宗土地证书即将发放。
“群众利益最大化,群众得到利益最快化”,已经成为该分局保民生的宗旨和目标。
该分局严格履行征地程序,认真做好征地前的告知、确认、听证工作。该分局征地前在村务公开栏内张贴征地告知书,并在张贴时留有影像资料存档备查,同时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面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面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切实做好“两公告一登记”工作。该分局在征地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将征收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土地所在村、组进行公告,明确批准被征地村、组、位置、面积、权属,并将公告期的影像资料存档备案。
及时、充分公开征地信息。该分局在征地实施过程中,按照征地程序规定,通过政府公告、门户网站和在被征土地所在村、组张榜公布等形式,将征地审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征地调查及补偿结果等有关事项及时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其他权利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建立被征地农民多元化保障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该分局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措施,将焦作地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所含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费用标准,按照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划分,并在每宗征地上报省政府批准前,由市土地收储中心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的社会保障费用预存到被征地社会保障专项账户。
为了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该分局配合示范区有关部门,严格实行农村养老补贴政策措施,以各村失地比例为补贴发放依据,失地比例越高,每月得到的补贴金额越高。同时,出台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保险补贴;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用人单位与失地农民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和用人单位送岗到村专项活动;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或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保”行动无期限,“三保”是国土资源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高新国土资源分局永恒的责任。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在“三保”新常态的征程上,该分局干部职工正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