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冰
实习生 盛 宇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大厦,泌尿器官就如同下水道系统,因此,泌尿科医生也被誉为“人体管道工”。如何为百姓守护这至关重要的部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功不可没。2014年,由该科课题组完成的《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科研项目荣获当年焦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7月29日,记者在该院泌尿外科采访时,主任卢建路、主治医师汪永清说起该项目时,笑容中溢满自豪。
钻研项目不懈怠
对于普通人而言,当听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这个名称时,会感到很陌生。可对于患上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可能有千分之五的几率会得上此病。作为焦作泌尿外科权威专家,卢建路对该病症颇有建树。
“有许多病人因为高血压入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由于症状不典型,70%的患者会被误诊。因为找不到病因所在,所以病患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疗,延误病情。”卢建路说。
就目前而言,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已经成为泌尿外科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患病时,患者临床表现多数为顽固性高血压,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患者多数到内科就诊检查时发现,然后转入泌尿外科进行治疗。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此类患者治疗时多采用的是开放性手术。由于当时的治疗水平有限,而且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加上开放性手术风险大,治疗该病的死亡率可达到50%。
汪永清2003年参加工作时,就一直关注该病。2013年,由他负责承担的《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科研项目开始立项。为了能早日研究出成果,在卢建路的指导下,科室成立课题组,组成了由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共计6人的科研小组。
公关课题勇攀高
研究一项可以填补省内空白的科研项目,课题组肩上的担子很重。当时,由于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过去治疗该病时,都是采用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不仅风险大,并发症多,恢复慢,且患者承担的费用也高,而相关的数据更是少之又少。
在收集资料中,他们先选取了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以来在该院治疗的5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收集了患者在医院治疗和手术的全过程。再从中选择开放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患者各20例,形成参照,通过对比,进行参数分析、资料分析、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后,经课题组研究发现,这两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都有弊端。
在翻阅了大量相关课题的医学资料,了解国内对该病症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积累病材进行分析总结,经过进一步梳理后,得出了客观结论,即利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将大大降低治疗风险,对患者来说,应该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那么,利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究竟有哪些优势。汪永清表示,首先,采用该项手术时,绕开患者腹部,在后腹膜腔内进行,手术简单化,降低了手术风险。其次,减小了开放性手术刺激肿瘤对人体血压造成的影响,降低了手术风险。第三,减小了对腹腔器官组织的影响,不损伤腹腔内的组织及器官,减少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肠道功能恢复快。第四,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2-3天排气即可进食,术后一周即可出院。
打造行业新标杆
汪永清说,2004年,该医院就开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该病,在全省同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更让课题组欣喜的是,自该院开展此项手术以来,没有患者在术中、术后死亡的病例。特别是该医院在使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以后,这项科研项目有效地降低了术中血压的波动,大大减少了死亡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肾上腺组织。
经过课题组再三斟酌,2013年,由汪永清主笔的该科研项目发表在解放军总医院《微创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医药导刊》《中国社区医师》及《中国实用医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这项研究结果,在同行中被广泛学习、参考。
2014年3月,受河南省科技厅的委托,焦作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为最终捧得2014年度焦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奠定了基础。
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在该院已广泛应用,且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市各级医院进行了推广,且反响不错。许多同行医院表示:后腹腔镜手术易于学习,是治疗肾上腺嗜铬肿瘤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此技术已经很好地被患者和医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