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一个被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列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整治重点,一个困扰市民长达十余年的老大难饲养场,在历经了“对抗—相持—试探—沟通—共识”的艰难过程后,终于签订了征迁协议。
据了解,该饲养场位于龙源湖东北角,是该区新城街道张庄村村民饲养户所建,所占土地为集体用地。1997年,该饲养户承包做蔬菜大棚,后自行改变用途开始从事饲养业。长期以来,该饲养户一直认为其饲养场是合法的,对补偿标准不认可。2003年,市政府要求对龙源湖区域进行拆迁整治、修建长恩路,开始对该区域进行统一拆迁补偿,该饲养户先承诺后反悔,抵抗拆迁。2008年,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该饲养户拒不配合拆迁,工作一时陷入僵局,拆迁陷于停滞。其后,市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多次反映饲养场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新城街道、张庄村委会多次去饲养户家协调解决拆迁问题,均未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十余年未拆但必须解决的拆除难题,是强拆,还是通过思想工作促其自行拆除?该区区委书记孟令武多次过问工作进度,区委副书记、区长郜方正先后数次亲临现场。经过反复斟酌,确定了通过政策促动、亲情促拆工作思路,确保了饲养场按时间节点如期拆除。
为做好此项工作,该区政府专门抽调2名县级干部组建征迁工作指挥部,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区环保局、新城街道、张庄村委会等为成员单位的拆除工作协调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对饲养户的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分阶段确定工作方案。
针对饲养户夫妇不配合拆迁的情况,工作组通过做通亲属工作来缓解其对抗情绪。工作组先后联系到饲养户的兄嫂、儿子、侄子,分别商谈拆除问题,说明饲养场本身属于违法建设,但是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投入和困难,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让他们劝说饲养户夫妇不要有过高的补偿要求。经过不厌其烦地反复沟通,先做通了其兄嫂的思想工作,他们对新城街道的领导说:“没想到现在的干部这么贴近群众,不像我们原来想的那样不好打交道。”工作组在和饲养户儿子、侄子交流过程中,也以真诚的态度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儿子、侄子反过来做饲养户夫妇的思想工作。其间,该区领导李玉明、千煜成,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保新、街道主任王永刚、分管领导杨波等同志,每天都到饲养场跟拆迁户见面做工作,有时一谈就谈到了深夜。
正是在这样多方发力做工作的情况下,饲养户夫妇的思想产生了动摇,由初期的对政策曲解和受利益的驱动,对拆除工作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常常闭门不见的僵持,逐渐转化为同意对其饲养场进行丈量清点,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不再坚持无理要求,最终达成了共识。目前,该饲养场内建筑物已全部拆除完毕。
李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