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半年河南就业社保双双稳中有进
郑元林:黄河岸堤的守护者
河南本科三批开录 计划招生73495人
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 可享受哪些政策和服务
两个人签名的购房合同 如何领取购房补贴
全国职业资格考试收费清单公布
多彩暑假
能否代办购房补贴
伏天凉席使用不当易诱发皮炎
焦作日报天天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元林:黄河岸堤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杨文娟 刘迎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郑元林,一名黄河岸堤的守护者——河道修防工,他3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修防一线,并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守卫黄河就像保卫边疆一样。

  1979年,郑元林带着对黄河的真挚情感加入了治黄队伍,并在多年的一线防汛抢险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孟州河务局当之无愧的抢险骨干。

  2006年,郑元林升任运行观测科科长,凭着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硬是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一个林木“土专家”。每年植树绿化期间,他身先士卒,从树木选购、树坑开挖到树木栽植以及后期管理,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确保树木的成活率,筑起了一道守卫堤防的绿色屏障。

  2009年,孟州河务局所辖工程行道林景观树木大叶女贞出现了大面积脱皮坏死现象,他多次与林业等部门相关技术专家沟通联系,自己10多天蹲点守护,仔细观察,分析原因,终于找到救治办法,为局里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2013年春节期间,孟州市化工工程29坝发生较大险情,他立即和相关技术人员赶往现场,制订抢护方案,组织抢险队。经过两天两夜的奋力抢护,他们终于排除了险情。当时,气温零下10摄氏度,衣服湿透的他冻得浑身发抖,手背也划出了一道道血印,但看到大坝化险为夷,他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孟州市突遭狂风暴雨,正在一线带班的郑元林,立即带领着同事赶往新修的工程坝进行巡查。同事们担心他腿痛的老毛病,劝他别太拼,他说:“天气越恶劣,我们越要提高警惕。现在正值防汛关键期,一定得时时刻刻注意重点防守部位的巡查。”

  以往防汛抢险或进行根石加固时,完全靠职工手抛或者推着架子车、三轮车抛石,效率低、强度大,而且容易对坦坡造成损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技术人员刻苦钻研,最终研制出“大型机械抛石排”,配合装载机下石,不但可以一次抛石到位,而且不会损坏坦坡,还大大提高了根石加固速度,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这一创新成果后在黄河河务系统得到推广和应用。

  郑元林作为一线班组的负责人,每到工程管理高峰期,他总是不顾腿脚疼痛,坚持徒步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一块零石和一条水沟浪窝。他说:“作为一名黄河工作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工程坝岸坚固安全,累点、苦点,我们的心是甜的。”

  在干好工作的同时,郑元林还经常组织年轻职工在工管防汛闲暇日学唱“黄河号子”,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传承了黄河文化。他还作为技术顾问参与了抢险技术教学片的录制工作,为广大年轻职工学习传统防汛抢险技术提供了教学资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郑元林先后获得黄委会及省、市局创新奖10余项,在平凡的治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