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城建丨军医风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住建局:为“一赛一节”勾勒细节美
整治营运客车运输秩序
上半年办结报件2326件
举办“一带一路”专题讲座
打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专业诊治品牌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专业诊治品牌
——走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体验特色诊疗技术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该科主任张鹏(左一)与副主任医师朱小占(中)等在为患者会诊。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核心提示

  几年前,我市一家医院神经内科曾发生一起患者跳楼自杀的事件。幸运的是,这名患者事后被成功救下,未酿成悲剧。但透过这个事件,也折射出一个令医学界不应忽视的问题:在脑血管及其神经系统患者中,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精神障碍。医者在医治这些患者病情时,莫要忽视患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或由疾病所引发的精神障碍。一项国内医学界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中,有轻度及以上抑郁、焦虑的患者分别为67%、58%,有中度及以上抑郁、焦虑的患者分别为38%、30%。然而,抑郁、焦虑患者在综合医院的治疗情况并不乐观,两种疾病的漏诊、误诊率非常高,其中80.8%的患者只给予了常规处理,只有8.5%被建议去精神专科就诊,给予精神科药物处理的患者仅占6.4%。近年来,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就这一个令人忽视的医学领域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培养了一些在脑部疾病与精神障碍诊治相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率先在我市开展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治,走出了一条特色诊疗技术之路。

  开创新领域

  对于非医学人士而言,器质性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何谓器质性呢?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张鹏解释,器质性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器质性特点为:肉眼或显微镜下看到器官、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受累器官功能减退或丧失;病情严重,病灶逐渐扩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器质性对应的是心因性,器质性可以简单地说是身体器官发生了物理病变,这是可以在医院查出来的;而心因性则是医生查不出来,但是仍旧有症状的疾病,疼痛最多。”张鹏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感染、变性、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类型。”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这在我市尚属一块新的医学领域,它横跨精神科与神经内科两大学科之间,需要医者同时具备两大专业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我市率先开展这项特色的诊疗技术,系统地为我市患者进行专业诊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脑卒中患者人群最为明显。

  今年54岁的王先生家住沁阳,为人十分豪爽,平时有点血压高,只有在头懵时,他才吃点降压药进行控制。对于这个慢性病,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在去年5月份,身体一向健康的他,突然出现狂躁、不认家人等症状,甚至他还动手将自己女儿打伤。随后,其被家人强制送到当地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在医院里,他不接受治疗,既不吃药也不打针,甚至还攻击给他打针的护士。一个正常人看,毫无征兆突然像疯子一样,其家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整个家庭笼罩在极度的悲伤之中。在当地医院治疗两天后,其症状没有任何改善。于是,其家人判断,王先生可能是患上了精神病,于是决定转院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被收治到神经内科二区。该科副主任医师朱小占是王先生的主治医生,他向其家人解释,王先生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大脑内的特殊部位出现了病变,很有可能是脑血管出现了问题。后经磁共振检查证实,王先生被诊断为脑梗塞。在该科,用药治疗3天,王先生的症状明显得到好转,并且能与家人正常进行交流。对其发病时候的情况,他没有丝毫记忆。听家人说起当时的情况,他自己都感到后怕。住院3周,王先生康复出院。此时,朱小占告知王先生,这种病很容易复发,一定要坚持吃药预防,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不当一回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脑卒中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患者,也是相当普遍,但常因患者言语不利、运动障碍等难以主动表述而不被早期识别,临床上存在严重的漏诊现象,多数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来自博爱县的丹大爷,就是这样一名患者。一个月前,患有脑梗塞的他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治疗,出院时症状已有好转,但仍遗留下后遗症——左手、左腿无力,行走时需要搀扶,且言语含糊不清。回家后,丹大爷对自己病情的康复十分悲观,并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废人。由此,他的性格大变,不但不主动进行康复锻炼,而且还时常对家人恶言相向。面对这一情况,家属随即又将丹大爷带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医治。朱小占接诊后,对丹大爷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随后,他对丹大爷进行了心理疏导,使其重新树立了康复的信心。在该科精心治疗半月后,丹大爷行走已不需要家人搀扶,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了。

  今年61岁的常大伯,与丹大爷情况基本相似。不过他得了脑梗塞后,并未留下明显的后遗症。即便如此,他仍是感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睡眠困难障碍。因为,他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复发,于是整日忧心忡忡。常大伯以前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生意挺红火,平时性格开朗,朋友众多,应酬也比较多;发病以后,他就不与以前的老朋友联系,生意也没有心思打理了。常大伯表现出的异常状况,让其家人感到十分发愁。经人介绍后,常大伯家人找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朱小占,为常大伯诊治。朱小占经过详细检查后,对其家人解释说,常大伯就是脑梗塞引起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在详细了解常大伯的病情后,朱小占为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制定了完善的预防脑梗塞措施,并挑选改善其情绪的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久违的笑容又在常大伯的脸上重现。

  术业有专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多数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发病率不低于50%,因损害脑部某些特定部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比如大喊大叫、狂躁、伤人及自伤行为。此外,脑梗塞、脑血管硬化患者,也常常伴发有多种精神症状,因而这些病人往往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仅仅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导致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而这,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神经内科知识进行鉴别、诊断。

  与此同时,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就诊患者以睡眠问题、疲乏、头痛、遗忘、头晕或疼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就医。其实,他们是抑郁、焦虑精神障碍患者。另外,脑卒中、阿乐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癫痫及原发性头痛等,均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而这,需要医者具备精神科的临床诊断经验。否则,将造成漏诊或误诊。

  张鹏告诉记者,该科之所以能够在全市率先开展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特色诊疗技术,缘于两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该科副主任医师朱小占,是该领域的专家。从医20多年来,他先后到全国知名医院的神经内科和精神科进行进修学习,具备了两大学科的临床诊疗经验。1998年至1999年,他在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进修、2005年至200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09年在河南省精神病院精神科进修、2010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附院精神科进修。二是背靠“大树”。该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在精神疾病诊疗领域创下了全军乃至全国多项第一,是全国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的领跑者。在精神疾病遇到难题时,该科可以通过全院会诊制度,利用该院的优势和专业技术,对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和治疗。而这一大优势,是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该科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专业诊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患者中间口碑相传。

  今年22岁的小邢,就是该科开展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专业诊治技术的受益者之一。提及该科,她心中充满了感恩之情,她动情地说:“是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小邢是一个年轻漂亮、性格开朗的姑娘,4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出现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症状。随即,她被送到了该科救治。在该科,她被诊断为一种少见的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平时爱说爱笑的小邢,得知此病后,感觉就像天要塌了一般。此后,她变得沉默寡言,也不和父母说话交流了,偶尔说话,也是对父母大喊大叫。令人更为难受的是,小邢夜间无法入睡。对此,其父母束手无策。得知这个情况后,朱小占先对小邢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小邢的心理负担,同时配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让小邢的情绪逐渐稳定,并增强其对疾病的康复信心。经该科精心治疗,一个月后,小邢就能下床活动,而且生活也能自理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