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翻开已经封面泛黄的《敌军战场日记》,不禁感慨万千!这册《敌军战场日记》,署名韩泽。多年前,有民间收藏爱好者,有幸获得此书,并进行了报道,感慨韩泽名不见经传,不知韩泽其人其事。
作为现代著名作家、战地记者、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的研究者,一看报道,便知这本小册子,原来是曹聚仁先生化名韩泽所编的佚编。这是中国抗战的最好史料,也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后来,笔者到处搜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旧书摊上,有幸淘到一册《敌军战场日记》,视若珍宝,珍藏至今。
曹聚仁先生在三十年初期,曾与家人曹艺、王春翠等编刊过一本很有名的《涛声周刊》,曹聚仁亲自组稿,撰写文章,署名曹聚仁外,也有不少笔名,其中就有一个“韩泽”的笔名。据查阅《涛声周刊》合订本,署名“韩泽”发表的文章,就有《送书满洲国》《学有渊源》《河上肇被捕》《战时准备》《民权保障同盟》《胡适与胡蝶》《冯玉祥抗日》等30余篇。可见《敌军战场日记》系曹聚仁化名“韩泽”所编,必定无疑。
翻阅此书,从版权页上可知,它初版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编者为韩泽,发行人为陆宗植,出版者、印刷者分别为群众图书公司、群众印刷公司,总代发行所为上海四马路励力出版社。
该书最后还收入了日本士兵的部分家信。1947年5月,由联合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曹聚仁与舒宗侨合著的《中国抗战画史》(1988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重版)。曹聚仁在《中国抗战画史》附录的《抗战史料述评》中,曾这样写道:“二十七年(1938年)夏初,笔者随军鲁南,乃开始有计划的搜集。首要敌情,包括敌军文件、日记及俘虏口供。”可知曹聚仁在抗战时,就曾有计划的搜集敌军日记等抗战史料,为新闻报道与著书立说做准备。
曹聚仁为《敌军战场日记》一书,专门写了一篇《题记》,鲜为人知。抄录发表,以飨读者,也是对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
1946年2月18日,曹聚仁在《敌军战场日记》一书中的《题记》,这样写道:“韩泽先生搜集了各战场所得的日本士兵日记,汇编删订,即将付刊,叫我来赘说几句。日本士兵,知识水准颇高;他们所写的日记,可诵读的很多;而且他们自幼受了俳句的训练,短短篇章,自有深致;如读晋人随笔,回味不尽。可惜各方搜得的不少,散失的也不少,我们只能享一脔之味了。这些日记,以往因为两国交战,军事秘密,不能随便刊布;但就我个人所见,日本士兵的日记,实在很少军事上的价值,倒是他们的心理变化,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作为对日本民族性的分析,这些是最可宝贵的资料呢!
甲午战争前后,有一欧洲文学家小泉八云,正寄籍在日本,看见战后的日本社会动态,他说:“帝国的军事复兴,新日本的发祥,从中日的战争开始。战争告终了,未来虽然是笼着云雾般模糊,但好像有巨大的希望宿着的样子。为着要成就更高大的永续的伟业,无论障碍有怎样的黑暗,日本是不会有恐怖或疑惑的。”他接着便慨然道:“或许日本将来的危险,就正存在这个大自负心之中,也未可知。这个自负心并不是因此次战胜所生的新感情,那是一个因为连胜的历史,所渐渐加强下来的民族感情。”
这些士兵的日记,正是他所说这番话的注解,每一个士兵,都是带着这份大自负心。他们都是天皇的子孙,所参加乃是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圣战”。他们是不曾有过恐怖或是疑惑的。其结果,也正如小泉八云所说的,“日本将来的危险,就正存在这个大自负心之中。”七年以前,美国有一外交家席勒,曾经预言日本的崩溃,日本的人民将受到重大的惩罚。“让日本自己削弱自己,尽量给狂人以绳子,他们会自己吊死自己”,这些话,眼前也都应验了。
在士兵日记的另一角,我们又看见了日本士兵心理的另一面:他们那么厌世悲观,那么浓重的世纪末情绪。鲁南战役,正当日军所向无前的光辉黄金时期,可是他们的士兵,已经写了“我们为什么而战?中国人受了磨劫,日本人也受了苦难,天呐!天呐!什么地方是我们葬身之所呀!”这么悲愤的诗句,就在那年,石川达三所写未死的兵,也是同样的悲观情调。勃脱兰说:“日本人具有像少年维特那样的感情,经过大战澌灭了的欧洲人的多情善感性都在日本复活了。”他们都是东方的哈姆来脱(Hemelt)。
我在最近的一篇旅行通讯中,说过这样的话:“东方民族脸部没有表情,这是欧美人士对我们的印象。我们看了日本士兵的脸谱,用以和美国士兵的奔放情调相对比,更觉得东方民族的喜怒不形于色。不过,中国士兵的脸相呆板而沉滞,日本士兵还多一点忧郁。我们最怕日本军官发笑,他们的笑容和日本妇女的鞠躬同样做得过分,使人不敢领受。我重又抄在这儿,也许足以帮助对于了解日本士兵心理的了解呢!”
纪念抗战胜利,勿忘民族大耻。重读《敌军战场日记》,重读曹聚仁《题记》,心情是何等的沉重!战地记者曹聚仁化名编刊的《敌军战场日记》,给后世留下了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更让我们对这一民族灾难,进行沉痛的思考,并警示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