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 | 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课 未来课堂主流?
清代王家兄弟 “联名高第”的悲喜剧
全市各级计生协会广泛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帮扶活动
加强计生药具管理 实现服务零距离
图片新闻
苏家作乡:关爱计生家庭留守儿童
东方红街道: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王家兄弟 “联名高第”的悲喜剧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从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在这些状元名录中,有一个叫王以衔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里,也有一个名叫王以衔的人。他们都是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原来他们就是一个人,王以衔祖籍安徽休宁合阳(今属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参加考试时,他已经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了。

  王以衔是复试出来的状元,他和哥哥不但让当年的主考官窦光鼎一波三折,降职复职,连乾隆皇帝都给惊动了,这都与和珅有关。好在上天有眼,最后的状元还是落在了王家,只是不是哥哥王以铻了,变成了弟弟王以衔。

  原来,王以铻、王以衔兄弟二人都参加了乾隆乙卯年(1795年)的“高考”,最终,哥哥王以铻得了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衔荣居第二。“兄弟联名高第”的消息,让百姓觉得不可思议,“群议哗然”。和珅连夜向乾隆皇帝汇报说:“窦光鼎长期担任浙江学政,出于一己‘私利’,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泄露了试题。因为在王氏兄弟二人的试卷中,都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

  乾隆皇帝听了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就换掉主考官重新进行复试。复试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

  在复试时,原来第一名的王以铻以试卷“疵累甚多”为由,被置于榜末,并取消了殿试资格。王以铻尽管满肚子委屈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成为和珅和窦光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此时的窦光鼎早已降为四品,与其一起受牵连的还有副考官礼部侍郎刘跃云和内阁学士瑚图礼,他们的官位也分别降了四级。

  窦光鼎是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的进士。他脾气耿直,办事认真,长期在王氏兄弟的第二故乡浙江为官,主要担任浙江“学政”,主管教育考试事宜。因为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祖辉、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被和珅一直视为眼中钉。

  复试结束后,考官们把排过名次的前十名交给皇帝圈阅。大家拆视弥封,一看一甲一名,是原来的第二名王以衔。由于原来第一名的哥哥王以铻被取消了殿试资格,第二名王以衔又顺理成章地成了状元。这说明考官窦光鼎等人根本没有弄虚作假,没有作弊。

  看到如此结果,和珅也惊得目瞪口呆。当听到乾隆问这是谁录取的时候,纪晓岚连忙回答是他录取的。瞠目结舌的和珅呆了很久才想起向乾隆上奏:“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亦无私弊。如有失当,何妨易置。”和珅到此时还没忘让皇帝换下状元这个人。乾隆皇帝看着和珅和众人说:“若次则彼之兄弟联名。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所能测也,何必易置。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于是“胪唱之日,舆论翕然,盖以二王素著才名也”。

  值得庆贺的是,35岁中状元的王以衔成了翰林院修撰,他的哥哥王以铻因为学识渊博,经史根底深厚,后来也进了翰林院。

  广 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