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遇到问题要解决,就害怕投诉无门。问题从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科室推到另一个科室,转了一圈发现还在原地打转转,没有任何进展。群众束手无策烦闷闹心,却又无可奈何。
群众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地方,究其原因,有个别部门不作为的因素,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问题能推就推;有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因素,提倡人人有责,结果却无人负责;有监督不到位、惩戒不力的因素,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有鉴于此,解决群众投诉无门的困境,首先要抓好首问负责制的落实。首问负责制要求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即使不是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也要根据群众来访事由,负责引导群众到相应部门,让来访群众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而现实情况更多的则是,有些工作人员说一句“这不归我们部门管”便打发了群众。防止推诿扯皮,必须大力推行备案制,即每一次群众来访都需要记录在案,并为群众提供来访书面凭证,便于群众监督工作人员的作风。如果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群众可向信访或纪检部门举报。
其次要厘清各部门责任,减少交叉管理。责任不清是造成推诿扯皮的最直接原因。有些事情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抓好,而出现扯皮的地方恰恰就在各部门交叉管理衔接的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职责范围,对同一项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细化,明确具体责任部门;需要协调配合的,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以及各自承担的责任,确保一项工作或其中的一部分都有具体的部门负责到底。
第三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言论更加自由,对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也更加广泛深入,不能停留在仅靠部门内部监督和纪委监督的固定思维模式上,要引导群众主动监督,人人都是监督员,督促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率。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要适应这种监督新常态,谨言慎行,不摆官架子,热情服务群众。 (作者单位:博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