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了,遇到矛盾纠纷有处说理了,大事小事都公开透明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日前,在武陟县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说。
武陟县作为全省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示范县,本着“先行一步、突出特色、示范推进”的思路,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与“六大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班子、强堡垒,建平台、强服务,抓教育、强监管,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统筹协调,找准结合点。该县把“六大工程”和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有机结合、有效整合,通过实施堡垒工程、阵地工程,建好服务群众平台,增强农村干部服务意识;通过实施慈善工程,提高农村干部的威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实施平安工程、文化工程、清廉工程,进一步创优农村环境,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奠定基础,形成了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组织、纪检、政法等牵头部门密切协作,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作为一项整体工作来谋划、推进,从制度版面、服务标牌、工作手册、明白卡、宣传漫画、流程图等方面,统一设计制定相关资料模板,并按照“示范型”“标准型”“基本型”三个类型,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功能,在全县347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
创新形式,突出着力点。该县以管用有效为着力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打造了具有武陟特色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模式。民主科学决策方面,该县在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引入法律论证制度,全县15个乡镇、街道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等措施,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进行评估论证,确保决策事项有法可依、合法遵章、依法办事。同时,按照1000人以下的村设置1个公开栏、1000人至3000人的村设置2个公开栏、3000人以上的村设置3个公开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务、党务、财务公开透明度和覆盖面,让群众看得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矛盾调解化解方面,创新推行了“六项制度”,即领访代访制度、调解协议书评阅制度、重大矛盾纠纷听证制度、疑难案件专题研判制度、联动调解制度、定期听取案件汇报制度,为矛盾化解调解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深入开展“一村一警”集中走访活动,组织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干警,对全县347个村街、145个小区楼院每周进行一次集中走访。目前,共开展走访活动24次,排查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78起。便民服务方面,成立了全市首家便民服务大厅,在15个乡镇、街道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47个村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站,331个村建立了群众工作站,80个村建立了慈善幸福院,构建了立体化的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在全市首家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四证一章”办理区,推行两日办结制;设立联审联批服务区,将发改、国土、环保、规划、住建5个部门的82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方面,开展了“六个一”勤政廉政教育,目前该县15个乡镇、街道已上党课18次,3000余名村组党员干部接受了勤政廉政教育培训。
强化督察,夯实落脚点。该县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一周一督导、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评比”工作机制,并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乡村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扎实有序推进。6月25日,该县专门设计制作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调查问卷,抽调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人员组成15个暗访组,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随机抽取、直接进村入户等形式,随机抽取15个乡镇、街道的73个村街,走访365户党员群众。同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印发30余万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宣传单,发放到每户群众手中,全面提高广大群众对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谢永利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