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经常到龙源湖公园锻炼的市民刘女士,近日走到该公园东北角时,发现以前刺鼻的异味消失了。当她得知位于此处的饲养场已被拆除时,高兴地说:“龙源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旁边存在一个饲养场确实不合适。”
龙源湖公园东北角的饲养场问题由来已久。据了解,1997年,山阳区新城街道张庄村一村民在此承包了一座蔬菜大棚,后自行改变用途搞起饲养。2005年,为修建长恩路,我市对龙源湖区域进行拆迁整治;2008年,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关部门都曾要求该村民自行拆除饲养场,但由于种种原因,拆迁计划长期搁置。
多年来,该饲养场先后修建了自备水井、加压水罐,购置了发电机等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截至拆除前,已发展成占地10余亩、违章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饲养成猪80余头的饲养基地。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多次反映该饲养场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山阳区新城街道、张庄村村委会多次与该村民协调解决拆迁问题,均未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我市开展“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后,市委、市政府和市环保局相继发文和致函,对解决该饲养场污染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山阳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区环保局、新城街道、张庄村村委会等为成员单位的拆除工作协调小组,通过反复斟酌,明确了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最终通过政策引导、亲情促拆,确保了该饲养场的和谐拆除。
拆除工作开展初期,该村民抵触情绪强烈,对上门做工作的工作人员闭门不见。针对此种情况,协调小组开始接触其家庭成员,努力做其亲属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小组以真诚的态度,取得了该村民兄嫂及儿子等亲属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主动帮助协调小组开展亲情促拆工作。
7月14日,该村民与新城街道签订了征迁协议,但协调小组工作人员仍提供各种帮助。当饲养场的成猪卖不出去时,山阳区农牧服务中心和新城街道的领导四处联系买家,最终促成3家买主竞买的局面,使成猪卖出了好价钱。考虑到该村民下一步的发展,协调小组为其联系了一座城市禁养区外的闲置饲养场,鼓励其继续发展饲养事业。
7月23日,山阳区拆除该饲养场的工棚、猪舍、鸡窝等地面附着物后,又运来20吨白灰覆盖地面,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历时9天的拆除工作终于圆满结束。
“每天到龙源湖公园跑步,饱受饲养场空气的毒害。这几天,发现饲养场拆除了。好啊!这可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好事。”有市民在网络论坛上留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