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山阳区中星街道冯河村的李健,今年高考考了613分,高出一本分数线84分。
不久前,李健的父亲李战林接到邮局工作人员的报喜电话,说李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李战林放下电话,等不及邮递员上门,他便带着儿子直奔邮局。
拿到特快专递的信封,父子俩谁也没打开,急切地揣进怀里,骑车往家赶。“一是怕打开路上不小心掉了,再一个就是想跟家人一起看。”日前,记者随共青团山阳区委的工作人员对李健进行家访时,听李战林讲述了那个幸福时刻。
“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物理电子技术、传感网技术专业。”手捧录取通知书,李战林夫妻俩端详了许久。
儿子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夫妻俩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刻苦努力,终有所成;忧的是1万余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实在不知该去哪里凑。夫妻俩打零工收入寥寥,支撑全家人的正常生活花销都很吃力,更别说拿出上万元送孩子上大学了。
李健的家很简陋,堂屋因缺少家具显得空荡荡的,环顾四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张老供桌。李战林说:“房子是多年前盖的,因为家里没多余的钱添置家具,所以一直是这个样子。”
站在记者面前,18岁的李健看上去很腼腆。“我跟他妈都没啥文化,学习上也帮不了孩子。家里条件不好,没给他报过啥辅导班,全靠他自己。”李战林说李健在学习上从来没让他们夫妻俩费过心。
“深深扎根。”李健卧室的床头贴着这样一句话。正因为早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李健分外珍惜学习的机会,比同龄人更加发愤。翻看他用过的练习册,满是红笔标注的不同记号,李健说这些记号都是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和自己曾做错的习题。李健很争气,学习上很踏实,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时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相对于父母的忧愁,李健很乐观,他说再困难也要坚持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