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路上不停步
省黄河扶贫开发调研组莅焦调研
文昌路铁路桥路段大修完成90%
九三学社焦作市委入选 社中央机关能力建设试点单位
崔长永
襄阳:为城市撑起生态绿荫
图片新闻
解放区 为基层人民调解员集体“充电”
实施AB岗工作制度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路上不停步
——走近九里山矿供应科修旧利废班班长刘金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作华

  刘金玉变了,变得名声大了,仅今年上半年他就先后获得了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节能减排竞赛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

  刘金玉没变,他还是每天天刚亮时就拉着平板车走出工棚,去刚上井的矿车里捡拾那些沾满煤灰的锈管子、断钢缆、废角铁,每天修理各类坏掉的工矿设备,琢磨着设备改进与技术创新的事情……

  去年秋天,记者第一次到焦煤公司九里山矿供应科修旧利废班采访刘金玉,当时他正埋头修理130型锚索钻机。他说,这样一台钻机的进口价是4万多元,国产的也要1.4万元至1.9万元。这种钻机是做支护打孔用的,在井下使用量大,坏得也快,以前坏掉就整台报废,他感到挺可惜的。

  去年国庆节假期,刘金玉加班研究了好几天,终于摸索出了这种钻机的修复技术。这一来,矿上几乎不再购买新钻机了。供应商感到奇怪,专门来到矿上一探究竟。当他看到刘金玉让一台台钻机“死而复生”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掌握了钻机的修复技术,刘金玉还不满足:“这种钻机工作时噪声很大,在现场说话对方根本听不着,都要靠打手势,这种噪声肯定也会对长期使用它的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今年6月的一天,记者再次见到刘金玉时,见他正给一台修复好的钻机加装一个圆筒。刘师傅说,这是他研发的消音器,能让钻机噪声从110分贝下降到90分贝。

  原来,刘金玉从今年春节期间就开始琢磨给钻机降低噪声的事情了。一天早上,他忽然想起以前曾焊接过摩托车上的消音器,效果还不错。他想,能不能以此仿造一个锚索钻机消音器?说干就干,设计、画图、备料、焊接,刘金玉在工棚里忙活了几天后,一台分体式消音器诞生了。连到钻机上一试,降噪效果确实有,但体积过大,操作不便。

  改进、再改进,经过5次反复之后,消音器管子从起初的200毫米×500毫米压缩到130毫米×180毫米,形状从分体式变为一体式,重量由30多公斤减至3公斤。井下工人反馈:“降噪效果明显,操作也方便。”

  由此,锚索钻机“一体式消音器”研制成功,并填补了市场没有一体式消音装置的空白。刘金玉说,这种消音器完全是利用废旧材料加工而成的,没有花公司一分钱的材料费。

  “其实,这种消音器的制作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一根管子里做了3个缓冲室,噪声经过缓冲,逐步减小,直到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音量。革新、创新,没有那么神秘,只要肯琢磨,就一定能干好……”刘金玉一边说,一边按动开关,钻机启动,如同一台电扇呼呼地响,并不影响人们说话交流。

  “现在,我们已经给48台钻机加装了消音器,并全部投入井下使用。矿里规定,今后所有130锚索钻机,必须安装消音器才能下井工作。下半年,我们还要再加装六七十台。现在,我们除了给130型的单孔、双孔钻机加装消音器外,还对80型钻机进行了降噪改造。”刘金玉说。

  据刘师傅的工友介绍,今年上半年,他们的班长又完成3项技术创新和1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达34项,其中两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你问我获得荣誉后有啥变化?没啥变化!我搞创新不是为名利,完全是服务井下生产,希望为工友减轻劳动强度、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刘金玉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我把荣誉当成新起点。创新是一种生产力,修旧利废工作要实现常态化,我要在节约和创新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记者手记

  两年内三次采访刘金玉,每次都见他在埋头工作。

  心里琢磨,纸上勾画,废料里挑挑拣拣,然后截、轧、铆、焊,于是各种废料就变成了有用的东西,甚至变成了市场上也买不到的设备。本来只是一个矿井支护修理车间,近年来却变成了一个能够修复上百种矿业设备的综合加工厂,甚至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修理与创新生产基地。

  而刘金玉,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全天都守在工棚内,以至于一周只有一个夜晚守在家人身边。

  “矿里没有规定修旧利废班要值夜班,可井下随时可能有东西需要维修,所以我平时就住在宿舍里。”刘金玉说。他的宿舍不足10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其余地方都被金属零配件占据着。

  以矿为家,数十年如一日,刘金玉何以执着坚守?主人公意识使然。修旧利废,潜心技术改造与创新,刘金玉何以能够持之以恒?主人公意识使然。这种主人公意识,是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宝贵元素与强大动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