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丰舒潍 通讯员郎昆)近几年,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得到快速发展,资金量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共有3996个单位的258522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总额767778万元,归集余额为538929万元;累计为41952户职工发放贷款610771万元,贷款余额为383623万元,个贷率达到71.18%;累计提取公积金22885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79.77%。如何管理好、使用好住房公积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创新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迈进,确保住房公积金资金用好用足、保值增值。
建立大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以前,该中心的财务管理分市、县两级,资金也分别在市、县两级进行清算,资金互不流通,调拨难度较大,资金统筹调度使用能力较弱,财务管理分散且不规范。针对这一现状,该中心于去年10月进行大胆改革,实行县市区管理部零余额账户管理,即县市区管理部所有银行账户的公积金当日全部上划至中心市本级,县市区管理部账户资金每日清零,由中心集中管理,改变以往市县两级财务记账管理为一级财务记账管理,各县市区及市本级所有业务的财务支付均由中心直接支付,由中心财务部门集中行使支付权。在新一代数字公积金系统的支持下,该中心改变以往的总账、明细账、县级账等记账方式,执行大财务记账,每日只需要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和不同受托银行记总账,业务明细账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财务部门由以前每月整理3000余张凭证减至现在的300余张凭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精细度和准确度。
调整受托银行,实现资金集约化管理。该中心原有受托银行11家,大量沉淀资金分散在多个银行,资金不能集中统筹、规模存放,不利于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同时,原有受托银行中资金分布与业务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公积金业务又自成系统,不能做到互联互通,增加了该中心对受托银行的管理难度。为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2014年,该中心对受托银行的数量、财务业务与管理进行了全面调整,将11家受托银行调整为4家归集银行和4家信贷银行。归集银行的减少能够使资金集中存放、集中管理,实现了集约规模与统筹。这种管理方式将资金“化零为整”,盘活了存量资金,增强了该中心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能够统一调拨资金,减少了资金运行风险,有效避免了转账中的恶意拖延,提高了资金运用率。
建设自主结算平台,实现资金日清日结。该中心的业务与财务相当于一个准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时时发生,且与各受托银行紧密关联,但是受政策限制不能接入人民银行的结算平台,与各受托银行不能时时交换数据,制约了财务管理。去年,该中心经过一年的研发,在业务系统建立了自主结算平台,在银行通信方面跨越了一大步,实现了与各受托银行的时时数据交换,做到了时时到账、时时对账,资金支付、调拨、零余额管理自主控制,不受银行干预。该中心对缴存单位缴交住房公积金、自主缴存个人缴交公积金、贷款人每月偿还贷款本息等做到托收管理,每月由业务系统自动发起托收指令,各委托银行自动托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缴存单位。该中心还创新实现了前台缴存业务和银行资金到账自动进行单位和金额的匹配,对群众提供的银行卡自动进行姓名、银行卡可用性的校验,大大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系统自动对账和自动记账等使公积金财务做到了日清日结。
优化资金配置,提高增值收益。今年年初以来,受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和支取额持续增长,既要保障放款又要充分利用定期存款的资金安全和利率优势增加收益,该中心根据今年资金运行情况,因势利导,合理调整存期结构,科学制定活期、定期存款比例,制定合理的定期存款到期时间,以满足各项资金运用。例如,像贷款风险准备金这类一般用不着的资金可以存为长期定期(一般存1~3年)。通过合理配置存款结构,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率差,取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对于长期定期资金,制定合理的定期存款结构是一项重要工作。该中心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存定期,即将资金分为若干笔存款。因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利息是以活期利率计息的,“化整为零”存定期是规避利息损失的有效方法。以一年期100万元存款为例,有两种存款方式:一是存一张100万元一年期存单,二是存10张各10万元一年期存单。这两种存款方式在到期提取时利息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提前提取定期存款,那么“化整为零”的存款利息损失较少。同时,对各类定期存款,受托银行给予最大优惠,存款利率全面上浮30%以上,加上资金实现了规模存放,使住房公积金在保值增值方面实现了最大化。
资金支付实现全流程管理,严格控制风险。为了确保资金安全,该中心在财务风险防控上下功夫,首先是将资金支付与业务办理绑定在一起,在系统内实现全流程管理,只有当每一笔业务在系统内办理完成并推送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才能执行资金支付,否则资金不能产生流动;其次是对资金支付实行授权管理,将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主管领导在系统内按照指纹识别设定权限,财务部门不能办理业务,业务部门不能资金支付,各自按照权限开展工作,并全程留痕,风险最高的资金调拨业务要执行三级审批才能完成。该中心除了科技防控之外,还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印章管理制度、财务凭证档案标准、资金调拨管理制度、业务问责管理办法等,牢牢地将资金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