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创新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目瓷:在传承和创新中浴火重生
图片新闻
“互联网+生活” 本地电商平台让生活更简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为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创新创业须不拘一格用人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目瓷:在传承和创新中浴火重生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工人正在为瓷器上釉。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焦作有双瓷:绞胎瓷,表里如一君子瓷;天目瓷,曜变华彩天下奇。随着近年来我市对绞胎瓷持续不断的宣传,很多人对绞胎瓷耳熟能详,但对于天目瓷还很陌生。天目瓷源自何处?有着怎样的传奇?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中站区的焦作天目瓷研究所,听所长柯君丽讲述传承天目瓷文化的创业之路。

  一方小院,古朴雅致。

  展品琳琅,满室生辉。

  黑色的天目瓷茶盏,盏底星星点点波纹闪动。红茶入盏,星曜金汤;绿茶入盏,冰心一片。盏底图案在阳光下、灯光下、水光里,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品茶观瓷,柯君丽调侃地说:“我们现在享受的,可是宋代皇家的待遇哦!”

  原来,天目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属皇室御用珍品,黑釉茶碗含蓄内敛的青黑特质与自然天成的神奇纹理非常适合宋代人恬静中求变化的“斗茶”之风,也深受文人墨客、王公贵族的青睐。北宋皇帝宋徽宗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和“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如醉乡”以及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等名句,把黑釉茶碗推到了历史的高度。而中站区李封村是世界瓷界公认的天目瓷发源地,大家所说的河南天目瓷即李封天目瓷。李封天目瓷起源于唐,历宋、金两代鼎盛,以特有的太行山土为原料,汲取北方诸民窑之长,尤以其独特的曜变艺术饮誉华夏,有“千金易得,一曜难求”之美誉。

  和其他名瓷相比,天目瓷的独特魅力是什么?“曜”又是从何而来?柯君丽说,天目瓷是铁系结晶釉瓷器,以黑色和酱黄色为主。黑釉和酱黄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瓷器表面呈星状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对光的折射能产生如海边“夜空中的星辰”般的效果,有“碗中宇宙”之称。天目瓷难以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闪失,成品就擦肩而过,而且所烧制的产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图案也千差万别,绝无重复,每一件都称得上是孤品,独一无二。

  为什么选择做天目瓷事业呢?柯君丽说,更多源自故土情结。原来,柯君丽的姥姥家在李封村,她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幼时,她和小伙伴经常在河边发现碎瓷片,也听村里的老人讲过陶瓷的故事,而真正与天目瓷结缘,却是很多年后了。2009年,柯君丽在郑州经营一家艺术馆,字画与瓷同属艺术品,她在喜欢字画之外还喜欢瓷器,更喜欢带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品。天目瓷就是这样走入她的视线,此时她才知道,自己生长的地方竟然与名瓷有这样的交集。这,是她和天目瓷的缘分。带着好奇,柯君丽一头扎进天目瓷的世界,收集、研究、挖掘、开发,并向国内古陶瓷专家耿宝昌等学习请教。她的执着打动了年近八旬的天目瓷研究名家赵青云,也因此结识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孙新民、赵文军,他们对于天目瓷的挖掘给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

  一次次回李封考察,站在李封古窑遗址旁,“让李封天目瓷重见天日”的想法在柯君丽心中越来越强烈。她说,李封天目瓷中最珍贵的曜变天目瓷因宋金战乱早已失传。目前,北宋时期的曜变天目瓷有三只茶碗已流失到日本,被日本人当作国宝收藏。而这么好的宝贝,河南作为发源地不去传承、挖掘,太可惜了。

  2014年3月份,柯君丽成立了河南天目瓷文化有限公司,在中站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焦作天目瓷研究所顺利成立,专业从事历代天目瓷的研究与修复,特别是对唐宋以来各大窑口所烧制的天目瓷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天目瓷成品率特别低,有时一窑出来全是废品,温度、气氛、天气不一样,结果就会千差万别。一次次试验,柯君丽不气馁,和研发团队一起攻克难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天目瓷获得了新生,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有特色,如今已实现批量生产。柯君丽说,这些,离不开路铠铭、张文涛等天目瓷研究专家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她的研发团队和所有喜爱天目瓷的朋友们。

  她说,李封是根,我们想做的,就是把天目瓷原始的本色烧出来,让河南黑釉瓷再次焕发神采。同时,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让李封天目瓷走出更具潜力的发展之路。

  开发天目瓷,柯君丽前期已投入400万元。她说,做天目瓷,就是要做文化,天目瓷植根于焦作,和山阳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做好了,赚钱就成了副产品。她相信,通过努力,天目瓷一定可以做成代表焦作品牌的、独树一帜的文化产业。

  知天命之年选择了李封天目瓷,柯君丽说,因情生缘,因爱成痴,为梦想拼一把,值!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