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认识再提升 措施再强化 组织更得力
牢记责任 形成合力 确保安全
示范区与苏宁云商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新闻
苏宁云 智谷情
示范教育新名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示范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要求
认识再提升 措施再强化 组织更得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付凯明)8月12日上午,示范区召开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传达全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攻坚,确保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郑秋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示范区部分班子成员、区直部门及驻区机构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区内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上半年示范区环境治理情况。上半年,针对突出环境问题,示范区扎实开展了“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和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市蓝天办组织开展的“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第一阶段检查评比中,示范区名列五城区第一位,并获得奖金25万元。

  郑秋红在讲话中要求,一是认识再提升,切实做到思想不放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市的环境质量在全省后位徘徊,示范区任务更重。各级各部门、各相关责任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认清形势、端正态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最好最大的金山银山”的理念,横下一条心、硬起铁手腕,以铁的意志、铁的手腕、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全力“钉钉子”,坚决向环境污染宣战,坚决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要着眼长远、统筹推进,既要紧紧扭住稳增长这个首要任务,又要牢牢抓住环境优先治理这个攻坚难题,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既要稳增长,更要保生态,当发展与环保发生冲突时,发展必须为环保让路,努力实现改革与发展、发展与环境、发展与民生协调推进,让示范区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舒适。

  二是措施再强化,切实做到重点更突出。对照燃煤锅炉排放不达标、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重点围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和扬尘污染四大污染源采取强有力措施。要紧盯工业企业。严格按照《治理城区工业污染实施方案》要求,落实治理措施,优化企业布局。要严控燃煤总量。示范区范围内,除高新热力公司外,原则上不再保留燃煤锅炉。要加强尾气治理。公安交警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所有在籍机动车进行全面清理,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坚持逐台登记造册、逐台督促强制报废,加快淘汰黄标车。要整治扬尘污染。全力整治道路扬尘,认真落实洒水、保洁清扫等措施,坚决遏制超限超载、遗漏扬撒车辆污染公路的势头。

  三是组织更得力,切实做到环保工作不脱节。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讲究工作方法,形成工作合力,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坚决守住环境底线。坚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双岗双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区领导要强化分管分包责任,对分管行业的环保工作负总责,对分包联系乡镇(街道)的环保工作负督促、指导责任。区直相关部门、相关驻区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把环保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负总责、亲自抓。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区域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把污染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攻坚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网站上开设专栏,积极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形成环境治理攻坚、全民积极参与的强大舆论氛围。要倡导生态文明,让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动广大企业主动采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要拓宽环保监督渠道,公开举报电话,直接受理群众举报,加强政务公开,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网格“四员”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环境监督。

  会议还下发了《气化示范区》《城区工业污染治理》《污染治理工作督导机制》等四个文件。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