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警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营造优良治安环境 提供优质公安服务
贯彻“五铁”要求 推进正规化建设
警务要闻
我市特警举行应急处突演练
侦破系列盗窃网吧个人财物案
“大慰问”活动形式多样
警惕不法分子假冒熟人诈骗
市公安局:做到“四个到位” 确保活动实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不法分子假冒熟人诈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我市出现一种新型诈骗活动:不法分子假冒熟人,通过电话与当事人联系,并利用各种事先设计好的手段,对当事人进行蒙蔽和欺骗,最后导致当事人上当。

  8月6日16时许,一男子驾驶一辆黑色轿车到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敬村姬某某(女,62岁)家门口,冒充其儿子的朋友,将其一对价值1300元左右的黄金耳环骗走。

  据警方介绍,此类犯罪的特点,一是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买到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手机号码甚至个人简历,打电话或见面时能报出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二是不法分子往往以当事人的战友、同学、亲戚等关系出现;三是不法分子一般通过电话与当事人联系,只让当事人猜测其姓名,绝不会报出自己姓名;四是不法分子往往提出与当事人聚会等提议,但最后肯定不会见当事人;五是不法分子大多会通过打几次电话让对方相信自己真是其战友、同学或者其他熟人后,以嫖娼被抓、交通肇事、家人得急病等名义向当事人“借钱”,还会找理由说明自己未带银行卡,让当事人往陌生人的卡上汇款。

  针对此类犯罪,警方提醒市民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强防范:

  一、接到声称是您的战友、同学等熟人电话后,如果对方不报出姓名,您不要轻易去猜测,以免给自己上当受骗埋下伏笔。

  二、如果对方多次打电话与您联系,并且提出借款要求,您就要想办法核实其真实身份,比如通过提问各种问题来确定对方是不是真是自己的熟人,或者向其他知情者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即便对方真能报出您的熟人名字,也不要轻易相信,而要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核实。

  三、如果确实是多年未联系的熟人借钱,您也要多方了解其信用状况,因为有些不法分子专门对过去的熟人实施诈骗,此类案件发案率也较高。

  四、遇到这种情况,不管对方是不是对您进行诈骗,您都要从开始就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以备日后之需。

  五、一旦由于自己防范不力导致钱财被骗,您要及时向警方报案。 平 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