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于2011年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以全省“三山一滩”脱贫工程为抓手,创新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促进了搬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我市在黄河滩区贫困村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00万元,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102个,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展增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近年来,我市根据滩区实际特点,积极调整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精准扶持贫困户发展“四大怀药”、蔬菜瓜果、畜牧饲养、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630余户、2000余人以持续稳定的产业收入脱贫致富。武陟县詹店镇溜村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种植地黄500亩,建成了一个猪、羊饲养基地,年出栏达万头以上,户均收入达1.8万元。
实施“雨露计划”,实现转移就业。为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我市根据市场需求实施“雨露计划”,多次举办电子商务、电脑维修、酒店管理、电焊、烹饪等培训班,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定向式输出”的转移就业目标。目前,我市已培训滩区贫困群众534人次,转移就业率在90%以上;培养滩区贫困村责任人和致富带头人20名,使6个贫困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达到家庭总收入的60%,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工作目标。
实施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为改善黄河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市以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到农户增收致富的“六到一增”工程为主体,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对黄河滩区6个贫困村持续开展了扶贫开发工作。其中,在武陟县詹店镇溜村和温县的3个村实施了整村扶贫推进,整合资金500万元,新修硬化村内道路12.5公里,新打机井60眼,敷设管道11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浇地难等问题。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减贫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市整合交通、水利、电力、国土、农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全力投入到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工作中。近年来,市水利部门先后投入600余万元,为滩区贫困村打配套深井3眼、灌溉机井23眼、敷设地埋管道1.2万米;农业部门投入150万元,为孟州市化工镇东光村打灌溉机井30眼,敷设管道2.5万米;电力部门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为6个贫困村建立变电台区15个,改造架设线路1.2万米;交通部门投资1300万元,对滩区贫困群众架桥修路,改善出行条件。此外,温县产业集聚区的26家企业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共吸纳贫困村的46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