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太行山抗战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相德:一位抗战老兵的崇高信念
一位村民眼中的李屯伏击战
怀川抗战大事记
日军侵占焦作地区
焦作工学院西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村民眼中的李屯伏击战
本报记者 麻 酩 见习记者 焦 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今年96岁高龄的李延政,是焦作市城市一体化示范区李屯村村民。1938年,日寇来到中原,沿着新乡、修武、焦作、柏山交通干线入侵,一时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李延政是李屯村唯一亲眼看见过大屠杀的人。

  “那时候,鬼子一到村里就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俺家的房子都被烧了。”说起当时的经历,李延政依然恨得牙痒痒,“鬼子以现代化的汽车和摩托车为交通工具,但它们离不开铁路、公路的交通线运送武器,俺们就从这下手,切断他们的运输线。”

  李屯村位于修武县周庄乡孙村和高新区韩平陵之间,东西距两村各有1公里来地。古官道正是从3个村子正中穿村而过。李屯村因以李氏为主,村民为求自保,集物力、人力建起寨墙,挖有寨河,所以李屯村犹如雄踞在官道上的一个兵堡,在这里御敌,进可攻,退可守,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1938年4月24日,九十五师一个营与太南第四支队协同作战,在武陟县宁郭北门外打死包括一个参谋长在内的数名日军和烧毁一辆指挥车以后,估计日军第二天将大规模报复,两军商定在李屯村设下埋伏,一举歼敌。

  “当天夜里,俺村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把东西长达7.5公里的官道,开挖了100多条横沟,阻止敌人行动。”李延政回忆说,当时,九十五师一部和第四支队也在李屯村进行了部署,正面派部分兵力携轻重机枪各一挺架于西门寨墙上,道路两侧由其余兵力选择地形,伪装隐蔽。

  李延政说,那时候我军武器装备不足,村民就动脑筋、想办法,自制了名叫“老白龙”的土炮,五尺多长,一尺口径,一次可装一斗火药,配装铁蛋、铁片、子弹等尖利硬物,威力很大。

  4月25日,200余名日军分乘70余辆汽车,从博爱据点出发,到杨庄看到路面被挖,一面强迫村民为其填沟,一面继续东进。到李屯村外,已是傍晚。此时,埋伏的抗日联军严阵以待。

  “开炮!”一声令下,正面寨墙上的“老白龙”首先开炮,随着轰隆的巨响,前面第一辆汽车被打翻到路沟里。听到“老白龙”呼啸的响声信号,在道路两旁埋伏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第二辆汽车又被“老白龙”轰扁,横在路上,阻塞了道路。后边的汽车有的被打着了火,有的瘫痪在路上。几十辆汽车卡在这沟壕式的道路上,前进不得,后退不得,首尾不能相顾。面对突然打击,敌人惊慌失措,晕头转向,只得据车反抗,激战到天黑,弃车而逃,躲到李屯村的西邻村韩平陵村。

  “这一仗打得真是漂亮,让俺村人出了口恶气!”李延政痛快地说,当时,抗日联军没有给敌人喘息之机,乘胜追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除十几名日寇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李屯村伏击战共歼敌190余人、摧毁敌人汽车72辆、缴获机枪20多挺、大炮一门、汽车一辆,其他战利品无数。这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激情,把本地区的民族抗战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