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陈道明的“行为杂文”
生命的暗示
藏北草原的黄羊
回到后山
长衫一套,树下坐好
永远的北大河
鳄鱼的眼泪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后山
□石泽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存在的那个土坡山不在了,成林的树木被砍伐之后不知运到了哪里,剩下的就是鸡血土,这就是我现在见到的后山。在这片荒土之上,明显有分割的痕迹,村支部书记说,这是全村每户人家分得的宅基地。

  眼前的后山荒芜得让我产生了立即想逃离的感觉,我似乎被谁骗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这不是我的后山,也不是我想要回到的后山,即使有几户人家已经在这里盖起了和城里相似的楼房,熟悉的面孔和陌生的境地也无法让我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在回到后山之前,我曾多次梦到后山的那些鸟兽跑到了我居住的城里,它们被人追赶着,我是何等的焦急———却不知道我为何要做这样的梦。我猜想这无非是一种提醒,是后山对我的一种召唤。

  因为后山,我的童年生活里才有了许多城里孩子没有的快乐,那里,松针一年四季铺满草地,不同的鸟雀在交流着它们各自的心思,对于什么鸟定居在哪一棵树上,它们什么时候下蛋,什么时候孵出小鸟,我的观察,比一个做人口普查的人还要仔细。在我保护它们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些鸟类是不是要感恩于我,但我要感恩于我的后山。

  从后山的那条小路走出,是1995年的事,母亲将牵挂与祝福一同塞进了我的背包,那时,我是后山庄走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深夜的灯火照着乡亲们聊天的脸庞,因为第二天我要远离后山,到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城市去读书,他们丝毫没有睡意。我久久地沉默无言。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山爷对我下了一条命令:你大学毕业之后,就成为知识分子啦,到时,你要回到后山庄,保护好后山。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那些长者声声的嘱咐,回想起当时我果断而又肯定地回答着山爷的那些话语,我的心里就越发地沉重。在时代已经大变,市场化潮流只是把知识转换成利益,转换成好收入、大房子、通用绿卡的今天,我失言了。

  山爷是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去世的,如今他的坟头上已经长满了青草。山爷本来是埋葬在后山上的,但为了让出宅基地,后人把他的坟牵出了后山,听到这些,我感到心跳急促,突然有一种再次逃离的冲动。我有违山爷的夙愿,人们挤占了山爷的地盘,难道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非要破坏后山,才能谈得上村庄是在发展吗?

  我也许真的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后山,我应该站在儿时快乐的起点上,去编辑一本列祖列宗为了后山植树造林而流汗的史册,去为每一棵成林的树木建立起它们的档案,看看每一棵树在烈日下为挑担歇脚者所投下的一片又一片树荫——是不是事情从那时就开始错起,后山不在了,留下大堆的黄土,就像我离开后山的这些年所留下大堆无可删改的履历一样,但我是不是还异想天开地要操着橡皮擦子从头再来?现在,我只能凭着一点记忆的东西,去猜想那些居住在后山的鸟兽是如何恋恋不舍地离散,去捡拾一些空落的东西,就好比是在一个演员已经散尽的空空剧场,一个还没有看尽兴而此刻正在独自回味的那个观众。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把孩子带大以后,已是两鬓白霜,当我再次站在这个多年以前站立过的后山之上,闭上眼睛,细细地静听被踢出去的石块所发出的声音,那是何等空落落的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