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工作的地方是修武县基层人民法庭管辖范围最大的基层法庭。她走进管辖范围内的每一个村落,将公平正义的阳光照向每一个乡亲。
这里山区人口众多,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处理的案件标的小、事情小,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她利用法律之剑除恶扬善,维护当地的社会和谐。
她,就是修武县人民法院云台山人民法庭庭长武慧梅。
今年46岁的武慧梅于2013年来到云台山人民法庭担任庭长。来此之前,她已经在法院系统工作了20余年。
云台山人民法庭下辖七贤镇、西村乡、云台山镇三个乡镇和中铝、方庄矿等大型企业矿山生活区以及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辖区面积440平方公里。
初到云台山人民法庭,武慧梅在办案时意识到,基层法庭需要处理的并不是简单运用法律武器判断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既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顾全群众工作生活的大局。
去年夏天,一个七旬老汉急匆匆找到她,状告邻居。原来,其邻居在翻盖新房时将门前的道路抬高硬化,使雨水无法正常排出,造成他家房屋的后墙潮湿进水,靠墙放的煤球受损严重。为此,双方多次交涉无果,矛盾加深,经村干部多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该老汉要到法庭状告邻居。
“不能简单通过法律手段判断对错,否则两家人的关系会彻底破裂。”武慧梅说,“如果能通过庭外调解,在解决纠纷的同时不影响双方的感情才是双赢之策。”
眼看雨季就要来临,如果不尽快解决矛盾,该老汉的更多财产会受到损失,邻里之间矛盾又会加剧。为尽快化解矛盾,武慧梅决定第二天就去现场勘验调查。她先通过走访了解该村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又与两位当事人沟通,了解双方的诉求,寻求解决问题的契合点。
接下来的四五天里,武慧梅几乎天天都要到双方家里,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寻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雨季来临之前,老汉的问题解决了。
“基层法庭面临的矛盾纠纷复杂多样,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效化解矛盾。”武慧梅说,“其实,法庭就在群众身边。”
工作中,武慧梅不是行走在偏远山区调查了解情况,就是将村民家当成审理调解现场。
去年8月份,有3起欠款纠纷案件涉及西村乡村民。为了提高办案效率,武慧梅一大早就带领工作人员直接把巡回法庭搬进了村子。当调解完前两起案件后已过了午饭时间,武慧梅和工作人员顾不上吃饭,直接前往下一个村子开展调解工作。当调解完所有案子已是15时许,武慧梅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直到晚上下班回家她才吃上一口饭。
武慧梅说,辛苦、劳累都不算什么,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有矛盾的村民和解,用法律武器除恶扬善、伸张正义,她就实现了人生价值。
记者手记
在普通人印象中,法官应该是身着审判服,手持审判锤,坐在庄严的审判庭上主持正义。但对于一个基层法庭的法官来说,如此工作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合格的。了解了武慧梅的基层工作后,“高大上”的法官形象在记者心里悄然转变:要做一个合格的基层法官,只有深入群众,双脚沾满泥土,才能让法律发挥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基层,武慧梅可能不会遇到惊天动地的大案,也不会遇见错综复杂的要案,但她认为,在群众面前,案件没有大小、主次之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武慧梅身体力行,将法律送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传递公平正义的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