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获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殊荣,作为粮食战线的一员倍感自豪和荣耀。市委书记孙立坤所作的重要批示,更为我市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做靓品牌,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全面提升焦作粮食特别是焦作小麦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真正把我市小麦打造成中国小麦第一品牌,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8月24日,市粮食局局长杜拥军充满信心地说。
“培育焦作粮食品牌意义重大。”杜拥军说,优质、高产是我市小麦生产的独特优势,培育和打造焦作粮食品牌势在必行。因此,要以打造焦作粮食系列地理标志品牌为突破口,依托焦作粮食生产的地缘优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和产业基础,找准焦作粮食的优势和特质,培育品牌、包装品牌、展示品牌、宣传品牌。我市是全国小麦亩产千斤市、全国粮食亩产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和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我市还有“斯美特”“麦乡”等众多叫响全国的粮食品牌,这是我市独特的粮食品牌优势,要通过多种措施,将品牌优势转化成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将“好粮”提升为“名粮”,真正将焦作粮食打造成河南、全国乃至世界粮食驰名品牌,把焦作小麦打造成中国优质小麦第一品牌。如今,焦作小麦品牌已经叫响全国,斯美特方便面、天香面业、豫竹方便面、武陟凯雪面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并占领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高端市场。好小麦会说话,焦作优质小麦已成为盼盼、康师傅等国内几十家知名食品企业的专用面粉原料。
“龙头强则产业兴。”杜拥军说。从我市面业产业化集群来看,目前,全市有小麦加工企业84家,规模以上3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小麦年加工能力250万吨。温县建立起了天香面业为龙头的面品产业集群,本地小麦转化率达到90%。我市面业产业化集群虽然数量不少,但个头偏小,除“斯美特”和“天香面业”两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之外,其他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够大,品牌不够响,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要做大小麦产业,打造中国优质小麦第一品牌,除做大我市小麦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外,还要大力引进国内“旗舰型”龙头来焦作发展。目前,京粮集团、长沙凯雪等大企业都纷纷落户焦作。龙头舞起来,我市小麦精深加工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杜拥军说,从我市种子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全市现有种子企业30家,今年收获小麦种子101.5万亩,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4亿公斤,繁育品种80多个,适宜整个黄淮海不同生态区种植,销售辐射周边7个省。要做大小麦种子产业,还要采取政府推动、财政驱动、科技拉动、龙头带动等措施,加大对种子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小麦新品种研发、繁育和推广能力,扩大小麦种子繁育面积,真正把焦作种业叫响全国。
杜拥军说,打造中国优质小麦第一品牌,还要在小麦高产开发和规模经营上下功夫。要积极引导农民把手中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实行种子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产业化。同时要采取高产攻关、核心区示范、万亩连片、整建制推进的思路,不断扩大高产创建规模,推动我市小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报记者 杨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