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习,是一次思想升华之旅、视野开阔之旅、精神激励之旅。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这次学习带来的最大启迪,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政策和新部署,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传统,善于开辟审计新领域。
突出“三个关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审计的宏观性和针对性,紧紧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关注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多安排一些涉及民生的审计项目,揭示政策执行、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对发现的问题深挖细查,加大案件线索移送力度。
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这是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意见中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就当前来讲,要按照审计署的统一安排,持续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审计中必须加强对政策审计的探索和研究,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个新常态,处理好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政策审计和资金项目审计、过程审计和阶段审计的关系。要努力做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把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审计重点,切实加强审计调查研究,多方面征求对项目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上数据归集要全、数据分析要深、技术应用要新,努力实现审计指挥一体化、审计数据一体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审计模式一体化和审计保障一体化。
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对上级统一安排的重点审计项目,加强上下联动,打破分工界限,集中人员力量搞好审计。科学配置审计力量,审计组的成员中既要有查核问题的业务能手、计算机审计高手,还要有擅长分析研究、审计管理的人员,做到优势互补、不同能力和专业之间的融合。统筹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注重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相互结合,实行“二合一”“三合一”审计模式,有效融合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避免交叉重复审计。
正确把握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理念,既不能以现在的制度规定去查处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对突破原有制度规定,但符合中央精神和改革方向,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央政策措施落实的创新举措,要予以支持,促进规范和完善,消除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不能一味简单地套用现成的制度规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慎重稳妥地反映和处理。
促进厉行勤俭节约。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的贯彻落实,加大对各部门各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的检查力度,努力降低行政运转支出。在审计中,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查超支总额,满足于囫囵吞枣式审计,而要在总体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仔细核查每一笔支出的合规性,把审计做细做实,进一步促进建设俭朴政府。
(作者单位: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