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见习记者 李瑞雪 实习生 尚怡君
8月23日一大早,魏东就来到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献血。登记、化验、采血、止血,这一系列流程魏东配合得十分熟练。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魏东始终笑眯眯的。对于他而言,献血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早已融入他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魏东今年48岁,目前在武陟县供电公司工作,是一名退伍军人。18岁时,魏东决定参军,后来到了南京军区,开始了为期3年的军营生活。在那里,魏东成为一名负责通信的摩托兵。对于自己所在的部队,他显得十分自豪。“我们部队是这次70周年阅兵的第一个方阵!”魏东笑着说。退伍后,魏东便开始在武陟供电公司退管办任职。该公司设立有电力慈善基金,每年都有金秋助学项目,资助寒门子弟。退管办也时常会组织一些慰问老同志的活动,魏东都会积极响应。老人生病或是困难时,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为这些老人提供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组织无偿献血,魏东这才有了第一次的无偿献血经历。后来,魏东在新闻上看到血库告急,觉得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便自发赶来献血。随后,这种自发的献血行为就一直持续着。因为当地献血不便,魏东每次无偿献血都会从武陟赶到焦作。有时半年一次,有时一年一次,但从不曾中断。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坚持无偿献血的时候,魏东笑眯眯地摆着手说,自己身体棒棒的,无偿献血也是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魏东接受采访的同时,他的同事王保中也在无偿捐献全血。王保中今年47岁,与魏东既是同事、也是世交。因为长辈的熟识,二人从小便认识,感情十分要好,这次无偿献血也是结伴而来。
事实上,像魏东和王保中这样的献血爱心人士有很多。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里,献血屋就已经陆续来了6人,而隔间外,还有人在排队化验。王保中和魏东表示,以后还是会经常献血,这样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会一直做下去。
图为魏东(右)和王保中。杨丽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