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8月27日,武苗苗从温县县城打工的饭店下班后,便顶着烈日赶回了招贤乡上苑村的家里。
家门口,智障的母亲正在撕玉米包衣,满头大汗;院内,聋哑的父亲拿着泥瓦刀正在改造窗户。武苗苗赶忙湿了条毛巾,先后为父母擦拭脸上的汗水,笑靥如花。
如花的笑靥难掩心中的彷徨。今年参加高考的武苗苗,收到了某三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面对一年万余元的学费,不知所措。“要不再补习一年吧。”这声音在武苗苗心里不知道回荡了多少遍。
可再补习一年,能摆脱当下这样的窘境吗?这个顶着“焦作市十佳孝童”“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等多项光环的少女,正在经历成人后第一个重大选择的考验。
考验和磨难,对于今年19岁的武苗苗而言,绝不陌生。
从五六岁记事儿时开始,她就承受着比寻常家庭孩子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智障的母亲给不了她正常孩子能够享有的慈爱与温存,甚至给她做不了正常的一日三餐。迫于生计,聋哑的父亲只能在建筑工地干些最苦最累的活,每天累得腰酸背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上小学开始,武苗苗每天早上五六点钟便悄悄起床做家务、烧火做饭,照顾母亲吃完饭后,自己匆匆喝几口汤,拿着顾不上吃的馒头往学校跑。
对于聋哑的父亲,武苗苗懂得他的委屈和艰辛。8岁那年的暑假,酷暑难耐,爸爸从工地回来后胃口极差,苗苗决定为爸爸亲手做一碗手擀面。她站在小板凳上和面,成年人第一次擀面条尚且不是轻松的事儿,更何况是个孩子:面和软了,加面粉,又和硬了,再加水……折腾了半天,一身面一身汗的苗苗总算擀出了一碗面,可等父亲回来时,面条却粘在了一起,煮出了一碗面疙瘩。
就是凭着一颗爱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武苗苗小学三年级便学会了烙油饼、蒸馒头、擀面条。
2002年,武苗苗家再遭厄运。这一年,她的爷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击倒,痊愈之后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苗苗稚嫩的肩膀上又压上了一副重担。每天放学之后的第一件事,苗苗先去看爷爷,接着做饭,做好饭之后一勺一勺地喂爷爷吃。为了让爷爷晒晒太阳,与街坊邻居说说话解解闷,苗苗托人做了一辆小推车,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推着爷爷到家门口转悠转悠,一直到2005年爷爷去世。
生活的重重磨难,非但未能击垮苗苗幼小的心灵,反而孕育了她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倔强的性格。从小到大,苗苗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有一个梦想:“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给天下所有像妈妈那样的病人看好病,让她们的孩子能像所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和妈妈一起快乐地去街上玩,去城里买衣裳。”
记者手记
武苗苗依然没有变。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焦作市十佳知荣明耻好少年”“焦作市十佳孝童”等荣誉,2009年当选“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的武苗苗,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她依然还是那个虽有些腼腆但依然乐观积极的女孩子,像往常一样,认真学习,尽心照顾家里的一切。
武苗苗也在变,从豆蔻年华走进公众的视野,时光荏苒,及至桃李年华的她已经长大成人了。武苗苗也在变,除了像往常一样,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之外,在她第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她需要认真审视和规划自己成人之后的人生道路了。
独特的人生经历让她坚强勇敢,但毕竟是一个毫无社会阅历的大姑娘,在参加完高考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令她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看到的高昂的学费,一度令她感到绝望:“如此高昂的学费,我们这样的家庭怎么承担得起啊!”这个赢得社会各界尊重的女孩子,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