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庆祝入贫的病态政绩观当治
说“不”
闯红灯入征信冤不冤
“五等游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入贫的病态政绩观当治
□潘强 李思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出版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书中介绍,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后,居然发布特大喜讯祝贺,甚至有的地方,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还有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挪作他用。

  穷县豪衙、公款吃喝、超标用车……近年来,“戴穷帽”的贫困县屡屡“上头条”,背后折射出贫困县病态的发展观、政绩观和荣辱观,必须当头棒喝。

  扶贫是国家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民心工程,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能否落实。但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在一些贫困县,扭曲的政绩观仍然盛行。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为了戴上“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帽子,不惜一切代价压低经济指标,费尽心思进行数据造假。更有一些县即便早已成了“财政大县”“经济强县”,仍不愿意摘下“穷帽子”。而在一些以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为荣的官员眼里,国家级贫困县这块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被肆意挪用的扶贫资金甚至成为权力部门的福利。

  这种扭曲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利”字在作祟。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后,每年可拿到数亿元扶贫资金,有了钱,自然好上面子工程、豪华项目,既有投资、政策实惠,又有政绩加分的好处,还可截留“小金库”,可谓名利双收。

  以“贫困县”为荣无疑是一种病态,不仅会降低地方脱贫的速度和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要根治此病,各方应强化监管,对贫困县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完善贫困县退出机制,该清理的清理,该“脱帽”的脱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同时,县委书记们要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焦裕禄为榜样,践行“三严三实”。如此,才能端正自己的位置,戴正自己的“帽子”。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