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太行山抗战记忆 上一版3
敬礼,抗战老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敬礼,抗战老兵!
本报记者 杨 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占玉
  柴田珍
  曹清莲
  丁邵武
  段小顺
  冯永金
  霍永富
  郭计志
  李应林
  廉如意
  林建兴
  王志来
  张延吉
  杨丕荣
  胡修性
  张风斌
  职子明
  张成功
  王道禄
  梁文贵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赶走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年过去了,参加过抗战的士兵已渐渐老去,据统计,目前,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约有2万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有300多人。青春年少时,他们毅然投身抗战,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浴血奋战;和平年代,他们不图名利、默默无闻地在工厂、农村的平凡岗位上,为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继续奉献着。

  连日来,记者采访几十位抗战老兵,聆听了他们的抗战故事,并为他们的牺牲精神所感动。

  70年前,他们正值青春、风华正茂;70年后,他们虽已耄耋之年,但英姿仍存。70年前,他们不惧生死、气吞山河;70年后,他们虽已步履蹒跚,但豪气不减。

  历史不容忘记,我们不能忘记!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抗战老兵,在他们的回忆中,寻找抗日壮士与日寇拼杀的身影,聆听冲锋的号角、英雄的呐喊,感受先辈们的豪迈壮举与家国情怀……

  让我们把崇高的敬意送给这些曾经舍生忘死的抗战老兵,向他们敬礼!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陈占玉

  今年94岁的陈占玉,是温县造纸厂离休干部。他1942年10月参加八路军,并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90年他光荣离休。如今,身体还很硬朗的他,家住五楼每天上下自如,没事就上街转转。虽然很多事他已记不清了,但敬礼还是那么标准、挺拔。

  柴田珍

  今年88岁的柴田珍,是温县祥云镇盐东村人。他1943年参加八路军,是一名侦察兵。抗战期间,他随部队转战到太行山和黄河沿岸地区,由于当时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日本鬼子的注意,他就经常在日寇的驻地、炮楼边玩耍,趁机摸清敌人的兵力、武器配备等布防情况,提供给部队首长,用于端掉鬼子的炮楼和营地。他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并于1950年退伍返乡务农。

  曹清莲

  今年87岁的曹清莲,是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人,1945年3月加入共产党。她1942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支援抗日前线。1946年秋,她曾带领村里十余位民兵,利用山区有利地形智取、俘虏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949年年底,她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1952年进入轻工业部机电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天津、三门峡等地从事技术工作,1962年调至温县工作,1983年从温县经贸委光荣离休。工作期间,她先后获得山西省、天津市、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丁邵武

  生于1926年的丁邵武,是沁阳市怀庆街道水北关村的回族同胞。1945年春,丁邵武在山西参加八路军,任太行军区野战十二旅三十六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战士。参军后他第一仗就是随部队抢占石家庄日军飞机场,并缴获3架飞机。随后随队伍转战山西,先后参加了平遥、晋城、曲武、临汾、榆次、太谷对日作战。太原解放后,他奉命下山被编入靳钟任营长的沁北独立营。沁阳解放后,他留在地方工作,先后任沁阳一区武工队员、水南关村民兵队长。

  段小顺

  今年88岁的段小顺,是温县人民医院离休干部。他1945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在解放临汾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990年6月光荣离休。

  冯永金

  生于1930年的冯永金,是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他1945年4月参加八路军游击队,8月这支队伍被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四十四团,并先后参加了围歼木栾店日寇、解放焦作等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期间,其所在部队隶属第二野战军,他先后担任二野三十八旅一一三团一营一连班长、排长,并参加了解放榆次、平遥、太原的战斗。在解放太原战斗中,他的腰部、大腿等多处受伤,伤愈后因右腿残疾于1952年退伍回乡,系五级伤残荣誉军人。

  霍永富

  今年86岁的霍永富,是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人。他1944年4月参加八路军,并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征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和解放华北、解放华中南、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役。全国解放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获得全国人民慰问人民志愿军纪念章。1956年,他光荣退伍,返乡务农。

  郭计志

  生于1928年的郭计志,是武陟县西陶镇西白水村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2月,他参军到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四分区修获武独立营,参加了解放温县等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分队长,转战于焦作、新乡一线。1949年,他在新乡县大召营的战斗中负伤,被送进医院疗伤。伤愈后,他回乡务农,先后在村办化工厂、造纸厂担任购销员。

  李应林

  今年85岁的抗战老兵李应林,是温县黄庄镇东虢村人。他1945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他从东北军区某部退伍,返乡务农。

  廉如意

  生于1925年的廉如意,是温县武德镇大善台村人。1945年6月,他在沁阳参加了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所属部队,并参加了反击晋绥军配合日军大举进犯我浮山根据地的战斗。参加过上党、吕梁、晋南等地的对日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在的部队先后被改编为太岳军区第二十四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1947年西渡黄河后,改隶陕南军区,后改隶刘金轩任军长的第十九军。淮海战役后,他任连长,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腿关节受伤,伤愈后谢绝组织分配,于1951年返回温县农村老家。

  梁文贵

  生于1927年的梁文贵,是沁阳市王曲乡夏庄村人。1942年在山西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警卫员、通讯员等,多次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在一次战役中缴获一匹日本战马,并出色地完成一次去山东枣庄的送信任务。解放战争中,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四野战军,并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阳战役、平津战役、孤山战役等十多次大的战役。1948年,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后随部队渡江南下,参加了广西红罗庙战役、解放海南岛等,并多次荣立战功。全国解放后,他退伍返乡务农。

  林建兴

  今年89岁的林建兴,是温县招贤乡上苑村人。他1944年入伍参军,并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后他从部队退伍,返乡务农。

  王道禄

  王道禄,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人。他1945年3月入伍,成为一名卫生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一直转战在太行山一带,1952年从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卫生处退伍返乡。

  王志来

  生于1929年的王志来,原名王全有,温县武德镇亢村人。他1945年7月在山西省高平县参加太岳军区386旅士敏独立团,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一团,参加了歼灭沿同蒲线日军的作战。解放战争期间,王志来随部队一直活动在同蒲线上,“三次出同蒲,两次打赵城”,并参加了上党战役。1949年5月,在陕西省合阳县的一次战斗中,王志来胳膊负重伤,伤愈后复员回乡务农。

  张成功

  今年88岁的张成功,是温县黄庄镇东高召村人。他1945年3月入伍参加革命,并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5月从宜山炮兵营光荣退伍,返乡务农。

  张延吉

  生于1927年的张延吉,是武陟县小董乡南官庄村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他参加了八路军太行军区八分区所属的沁河支队,后改编为太行军区四十五团,并参加了沁阳地区的对日战斗。在解放战争中,张延吉所在的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四十四师一三一团,先后参加了解放华北、解放华中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1950年4月,他在一次剿匪战斗中负伤,伤愈后进入军校学习,后任江北县偏艾区武装部长。1958年,他转业到江北县群生陶瓷厂任党委书记兼厂长。1962年,他响应中央号召返乡务农。

  职子明

  今年88岁的职子明,是温县供销社离休干部。他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在温县赵堡、岳村等乡镇和县供销社任职,1990年光荣离休。

  杨丕荣

  今年96岁的杨丕荣,是孟州市大定街道柳湾村人。他1945年6月入伍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二十九团三连,并参加过忻州、磨盘山等多次对日战斗。在山西绛州的一次战斗中,他右腿负重伤,被送到八路军后方医疗队治疗,伤愈后于1946年6月退役返乡。

  张风斌

  今年91岁的张风斌,是孟州市河阳街道上段村人,系三级伤残荣誉军人。他1944年8月参加八路军,所在部队隶属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并参加过解放孟县、解放沁阳的战斗。日本投降后,他随部队开赴山西,在一次攻打火车站炸碉堡的战斗中,右腿中弹,被迫截肢。伤愈后他进入荣军学校学习,1947年10月退伍返乡。

  胡修性

  今年89岁的胡修性,是沁阳市西向镇义庄一街人。1942年参加抗日队伍,在豫西北地区参加了多次对日作战,先后5次负伤。由于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多次荣立战功,并获“杀敌英雄”称号,家乡人民曾赠送他“人民功臣”匾额。后因双腿受伤严重,行走困难,于1948年退伍返乡。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