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张春霞,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今年38岁,三级警督,沁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案审中队中队长。1996年毕业于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沁阳市“十大忠诚卫士”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堆积如山的案卷不曾压垮她瘦弱的身板,撕心裂肺的病痛不曾模糊她深邃的眼睛,甚至诊断报告书上那恐怖的字眼“胃窦癌”也不曾让她有丝毫畏惧。可是,面对领导亲切的探望,面对同事鼓励的话语,面对老娘茫然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她一次次流下了热泪,尽管她是那么的刚强,甚至被人称为“与生命赛跑的警营女杰”。
9月6日15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沁阳市区的张春霞家。那是一栋古朴而整洁的二层小楼,走进客厅,一股温柔的热情迎面扑来,刚刚从北京回来的张春霞面带微笑,与记者和前来看望的同事们一一握手。眼前的她,一米六多的身高,身体消瘦,高鼻梁、大眼睛,面容清秀,宛若江南女子。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就是那个昼夜伏案审核案卷的女汉子;更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身体单薄的女子,徒手将闹事醉汉撂倒在地。
“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虽然这样年轻就不得不过早地面对这个话题,但我并不感到恐惧,因为我已经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当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宫松奇在医院给我讲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时,那种不折不挠的马拉松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我现在处于马拉松比赛中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跑完这场马拉松。”采访中,张春霞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反复强调自己从不轻易掉泪,可只要一触及组织关爱和同事关心的话题,她的眼角就一次次滑落热泪。
张春霞,这个瘦弱的女子,究竟凭借什么赢得了“警营女杰”的赞誉?
无怨无悔,扎根基层写青春
1976年,张春霞出生在沁阳市区一个普通的公安民警家庭,兄妹四人,张春霞排行老三。“我的父亲是一名民警,从事公安工作数十年。我小时候上的幼儿园和公安局只有一墙之隔,每天都能看到民警们忙碌的身影。当一名民警是我从小的梦想。”她说。在梦想的指引下,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放弃报考其他学校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警察学校。最终,张春霞如愿进入自己向往已久的警察学校,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近。
1996年7月,从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的张春霞被分配到沁阳市公安局西向派出所负责社区警务工作,从此踏上了从警之路。“小事连全局,事事牵民心”。作为一名基层社区民警,能不能做到爱民、为民、亲民,是群众衡量人民警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的标准。张春霞在西向派出所工作期间负责西向一至五街,这一片是西向镇最繁华、最复杂的街道,具有社区范围大、人口数量多的特点。随着工作的深入,她凭借自己的亲和力和对工作的热忱,迅速与社区百姓打成一片。无论谁家有急事,还是谁家闹矛盾,只要一个电话,她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2000年的一天傍晚,下班后的张春霞正在派出所里梳理一天的工作,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报案人说附近沙场有个男人醉酒之后无故闹事打人。放下电话,张春霞当即就和一名值班民警赶到事发现场。到现场后,正当张春霞去向报案人了解情况时,醉汉趁机抄起一根木棍向报案人头部抡去。说时迟、那时快,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张春霞一个箭步冲向前,将那醉汉撂倒在地。现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好,夸赞张春霞是人民的好警察、警营中的女汉子。
2004年12月,告别了工作将近九年的西向派出所,张春霞被调入沁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案审中队,从服务社区群众一线走上案件预审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新的岗位上,她凭借长期在与犯罪分子打交道过程中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和自己总结的一套审讯计谋和策略,一次次成功突破了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线,办理了一大批重特大疑难案件。
2013年3月31日,沁阳市发生一起抢劫出租车杀人案。接到审讯任务的张春霞认真梳理案件经过,重新走访当事人,采用预审与侦查相结合、侦查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轨迹进行调查,在充分了解嫌疑人的情况下,制订详细的讯问计划,有针对性地突破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迫使其交代了犯罪事实,出色地完成了案审任务。
严谨认真,埋头案卷数风流
在同事眼中,张春霞一直是一个和善可亲、工作上进、助人为乐的人。
“案审工作需要法律专业知识,为此,春霞就主动钻研,自学刑事政策、法律法规和司法专业术语,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其他同事在工作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问春霞。”该中队民警郭涛告诉记者,“一次,沁阳市一饭店门前发生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后,专案组经过研讨一致认为这起案件应该定性为故意伤害致死,但是春霞坚定地认为案件应定性为故意杀人,当时遭到了所有研讨人员的反对。后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春霞通过问证人、找证据,以扎实的证据链使检察院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将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我和春霞从上小学就认识了,我们不仅是共同奋战多年的战友,更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沁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民警屈亚东对记者说,“春霞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但是为了中队里的工作,她放弃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机会。”
2006年,同样为民警的父亲被检查出胃癌,张春霞多么希望能够抛开一切工作,在病床前陪身患重病的父亲聊聊天。但是案审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她只能一边上班,一边抽空去看望父亲。那天,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时,她还在讯问嫌疑人。直到现在,她还感觉愧对父母亲,没能多陪陪他们。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张春霞声音轻柔,始终面带微笑,看上去坚强而乐观。当回忆起已经去世的父亲时,她眼圈红了,为了不让眼泪滑落,她赶忙拿起纸巾轻轻拭去。也许面对已故父亲,张春霞始终遗憾自己没能像其他女儿一样陪在父亲身边尽孝道。
坚强刚毅,从容淡定斗病魔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张春霞已经在刑侦大队案审中队工作了11个年头。11年来,她来来回回往返于检察院和公安局的次数难以计算。为了做好案审工作,她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埋在枯燥的案审资料中,有时需要同时查看的资料多达上千页。
今年2月,张春霞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胃里偶尔阵阵剧痛。但是,由于队里工作繁忙,任务重,她顾不上去医院检查,有时胃实在痛得厉害,就用手按住疼痛部位,缓一缓后继续工作。
今年8月,张春霞正在处理一起特大诈骗案,1600多页的案审资料,她反反复复检查了四五遍。一次,在从沁阳市人民检察院回刑侦大队的路上,一阵剧烈的疼痛再次从胃部袭来。队友们闻讯赶来,看到柔弱的张春霞全身无力,脸上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整个人像瘫痪了一样。队友们要送她去医院检查,张春霞却说:“没事,躺一会儿就好,等到月底,把这个月的公诉工作完成后再去检查也不迟。”
就这样,为了工作,张春霞的病被一拖再拖。直到8月20日,在队友们的强烈要求下,张春霞才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胃窦黏膜内恶性肿瘤浸润,简称胃窦癌。面对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张春霞从容地收起诊断书,没有掉一滴眼泪。当天又回到她为之奋斗了11年的工作岗位上。刑侦大队的队友们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都流泪了,力劝她去北京接受治疗。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张春霞交接好手头工作后才赶赴北京接受治疗。
9月2日,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宫松奇探望正在这里治疗的张春霞。
面对记者,谈及她的病情时,张春霞轻声地和坐在身边的同事说:“我妈还不知道我的病情,麻烦你先带她出去。”等母亲出去后,她才向记者说了自己的身体情况,从容而淡定,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事情。这就是张春霞,一个勇敢而美丽的女民警,一个体贴而孝顺的女儿,一个坚强而乐观的女战士。
“宫松奇副市长鼓励我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累了、乏了,再稍微坚持一下就能到达终点’。”张春霞对记者说,“我一定能够跑完这场马拉松。只有好好活着,才能更好地回报组织对我的关爱,更好地服务群众。”这一刻,房间里静得出奇,人们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汇在一起,宛如一曲和谐的音符,在耳边轻轻响起……
本报记者 高小豹 见习记者 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