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市中级人民法院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披露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即《2014年行政审判白皮书》。其中,两组数据引人关注:一是诉讼案件数,2014年,全市法院新收行政一审诉讼案件644件,较2013年上升20.1%;二是败诉率,2014年全市法院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638件,其中行政机关败诉21件,败诉率3.29%,为近年最低。
就白皮书公布的内容,记者采访了该院相关人士。
受案数量上升 涉及部门增多
自2009年以来,市中级法院每年坚持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通报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有针对性地指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提供参考。
“我市行政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并不意味着当前官民之间积怨的攀升,恰恰相反,随着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民维权更趋于理性,他们寄望于畅达一条解决纠纷的制度化通道。”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安平说,2014年全市法院新收行政一审诉讼案件644件,涉及工商、税务、财政、教育、治安、土地、药品监管、证券监管、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50余大类,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其中,有近五成一审行政案件发生在与民生相关的行政管理领域,公安、城建、金融、土地、卫生等7个部门所涉及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5.6%。
案件类型多样化 涉信息公开案激增
“去年全市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裁决、强制措施、要求履行义务、行政补偿、履行法定职责等均有涉及。在作出行政行为的案件中,行政处罚类案件最多,达到243件;同时诉行政主体不作为的案件大量增多,尤其是涉及信息公开类案件,达到242件。”市中级法院行政庭庭长年颖说,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后,行政主体在履行信息公开职责、保护当事人知情权方面还有待完善。
实行异地管辖 确保公正审理
去年5月27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行政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的规定(试行)》。根据该规定,我市及时制定了《关于行政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基层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实行异地管辖作出具体规定。去年,全市法院审理实行异地管辖、指定管辖、提级管辖案件108件,有效保证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从运行情况看,异地管辖效果明显,较好地消除了地方对司法的干扰,提升了行政审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王安平说。
败诉率下降 行政执法仍存五大问题
在2014年全市法院审结的638件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21件,败诉率只有3.29%。而前三年的败诉案件数量和败诉率分别为:2011年40件、4.44%;2012年40件、5.2%;2013年48件、8.5%。相比之下,2014年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绝对数量和败诉率均有所下降,为近年最低。
通过对2014年全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系统分析和梳理,白皮书公布了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行政行为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二是部分行政行为程序违法,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办理;三是部分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片面适用法律法规;四是部分行政行为自由裁量不当,未能全面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或裁决结果与调查认定的事实、法律规定不一致;五是不履行法定职责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有的行政机关缺乏法定职责意识、履行职责不到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