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曾国藩: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手头有书百病消
视 觉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桂花酒香
白露时节
中年如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头有书百病消
□刘绍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其实,读书不单单能使人灵秀,还可以治病疗疾。因为,读书能够通过视觉的扫描,让文学形象情景交融,从声韵的节律之美中,使人们身心愉悦,进而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

  当我们沉浸在茫茫尘世,为生活琐事所扰时,不妨读两篇美文,吟几首小诗。《陋室铭》能让我们心胸开阔;《诫子书》能让我们得到警醒;《岳阳楼记》又能让我们变得高尚和无私。不知不觉间,浮躁困惑会远离,卑劣庸俗会逃遁,焦虑会淡化,狭隘会融解,我们的心境就会越来越开朗,我们的精神就会越来越放松,我们的情感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情操就会越来越高尚。也就是在读书时刻,我们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大,那么精彩,相比之下,我们每个人又是那么渺小,那么不值得一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复咀嚼那些苦涩记忆,沉湎在自我之中而不能自拔呢?

  所以说,读书是一种精神疗法,这种疗法没有打针之痛,没有吃药之苦,却能达到打针吃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论述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哲学思想。读书能够抒发情感,宣泄喜怒,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你想,书中的语言美、韵律美、情境美、艺术美,能够让我们忘掉惆怅,斩断烦恼,走过那条死胡同,迈过那座独木桥,去寻觅自己的理想,去跨上自己的大道。

  其实,古往今来,世界各地,人类一直用吟诗来净化心灵,用读书来陶冶情操。通过读书、吟诗的内化和整合,让人们消除不良情绪,清理心理障碍,最后达到修身养性、愉悦益智的功效。西方宗教圣典《圣经》上就曾经记载,古代以色列国王用朗诵诗歌来安抚臣民的暴躁情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歌》中,也曾说过读书可以宣泄情绪,让心智得到安宁;孔子在《诗经》中也曾告诉世人“为人温柔敦厚,诗教也”的道理。

  历史上的“美读疗疾”的事例不胜枚举。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曾对一位头风患者说:“不必更求芎芷药,我诗读罢自醒然。”川芎、白芷虽能活血化瘀,诗更能除风定痛健脑醒神。无独有偶,清代《志异续编》也曾记载一个医学案例,说白岩朱公患气痛病,每到发病时,疼痛难忍,取来杜甫的诗朗诵几首,疼痛立即停止,效果特好。此书中分析其机理说:“取所爱读之,则心怡神适,疾不觉自忘。”

  读书能够动情运气,吐故纳新,对强身健体,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世说新语·栖逸》上说,阮籍啸咏的功夫非常深,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到,“阮步兵啸闻数百步”。“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曾深有体会地说:“咏啸长吟,颐性灵寿。”我们从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也能看到读书对人身心的益处。那位朱老夫子每日雷打不动的晨诵,让他洞悉了美读能够健美心神、谐调口眼的真谛。欧阳修的诗更是昭示了读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