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高校成立的首支应急救援队,队员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志愿者。5年间,这支应急救援队在加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同时,把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增强公众应急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作为主要服务方向,组织队员送应急知识下基层,通过讲座和真实的实操演练,让更多的人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掌握应急救援知识。
这支应急救援队就是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队。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的体能训练,由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60名训练有素的大学生组成的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队长由该院团委书记刘蓝蓝担任。这是全国高校成立的第一支大学生应急救援队,旨在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教育事业和应急救援事业的科学发展,提升应急救援学生的实战能力,普及救援基本知识。
抢救生命要争分夺秒。为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入这支队伍的每个救援志愿队员都要经过体能训练、野外生存拓展和急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以便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参与身边的公益急救,同时配合政府参与重大灾难事故的救援。
然而,现实生活中,突发事故时能否做到第一时间救援,更多还是要依靠公众的应急意识和救援知识。如在火灾、地震逃生中,抢救溺水人员、车祸伤员时,这些知识都很重要。结合实际,这支应急救援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强公众应急意识和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上。
几年间,队长刘蓝蓝带领应急救援队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先后深入部分煤矿、社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公众宣讲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知识,进行应急救援能力培训。
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这支应急救援队会派出队员深入校园和社区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活动,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为送应急知识进小学,刘蓝蓝组织全体队员带上相关的应急器材,走进部分小学,通过应急知识普及、义务支教等活动,对师生进行地震、火灾、防骗、防恐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组织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讲解与展示应急器材;为向农村偏远地区群众普及急救知识,应急救援队通过开展“应急知识焦作行”活动,为偏远地区的人们还送去了自救互救知识……
几年间,这支应急救援队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增强公众应急意识和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的初衷没有变。送应急知识下基层还在继续,他们希望通过开展应急救援公益培训与推广服务,提升公民急救知识普及率,扩大应急救援力量在基层的覆盖面。
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邓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