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十一中,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多年来始终坚持“人本、和谐、活力、尽责”的办学理念,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用心用脑思考教育工作,尽职尽责谋划教育工作,以情以爱投入教育工作,互帮互学提升教育工作,努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代代十一中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突破。
2012年5月16日,焦作十一中与全国十大名牌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合作办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焦作十一中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十一中努力挖掘名校资源,确定了合作内容:一是聘任河北衡水中学张文茂校长担任焦作十一中名誉校长,每学期到该校指导、讲学。二是实施向衡水中学选派中层干部挂职、任课教师挂教、优秀学生挂学的“三挂”计划。三是设立“衡中班”,探索实践“衡中教学模式”。四是河北衡水中学定期选派一线专家型教师到焦作十一中指导高三年级备考。
2015年,是焦作十一中第一届“衡中班”毕业之年,也是焦作十一中高考喜获丰收之年,全体考生一本上线75人,较去年增幅达36.36%,二本上线354人,三本以上652人,本科上线总计820人,上线率达83.08%,超额完成市教育局确定的高考目标。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饱含了全体十一中人的汗水,正如校长吴林强在全体教工会上讲话时所说:“成绩是大家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大家精诚团结得来的,是大家紧抓机遇抢来的,是大家牢记使命抓来的,是大家摸爬滚打拼来的,是大家加班加点熬来的,是大家忍辱负重干来的,是大家惜时如命挤来的,是大家资料堆里找来的,是大家肩负重担挑来的。”
这是怎样一支教职工队伍?
首先,十一中有一个团结务实的管理集体。
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十一中领导班子理念前瞻,秉承“走出去学习、引进来创新”的工作理念。2012年,在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十一中发展面临的艰难形势,意识到更新理念、提升管理的必要性。经过多方努力,历时半年,该校实现了与河北衡水中学的合作办学。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务实,降低工作重心,深入年级班组,始终抓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班子成员带头深入班级听课,一时间,校园里流行起一句话“领导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去听课的路上”。每一次大型考试后,学校都积极组织分包班级任课教师召开成绩分析会,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有些班级还进行班级之间的挑战活动。为了把“关注高三、关心高三、服务高三、陪伴高三”真正落实到位,寒假高三年级补课期间,班子成员带领全体中层干部,牺牲休息时间全程陪伴。
其次,十一中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老教师经验丰富、爱岗敬业;中年教师业务精湛、年富力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迅速;班主任任劳任怨,爱生如子;行管人员特别能战斗、服务意识强。在十一中,有这样一个班级团队,他们是全体十一中人的缩影,他们是与衡水中学合作办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2015届高三(7)班的老师和同学们。2012年9月份,由杨艳芳老师担任班主任的这个“衡中班”组建。教师的工作注定不会轰轰烈烈。三年来,老师们从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辅导做起,早出晚归,默默坚持。杨艳芳心里永远装着学生,每天早上6时50分准时到班,从早到晚泡在教室里,始终陪伴学生左右。作为两个双胞胎孩子的母亲,她从没有陪孩子吃过一顿早餐,就连累得十根手指变黑发抖,都顾不上到医院看医生。作为数学课任课教师,她每天大量做题、研题、出题、改题,却从顾不上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每次考试后,她都带领任课老师及时召开分析会,发现问题,调整措施。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对学生心理疏导要得心应手,她潜心钻研心理学,并和学生约定,在学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自己拿到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晚自习九点多下课,老师辅导到十点多是常事。语文老师王丽霞,离家较远,她丈夫在校门口接她下晚自习回家经常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可她总是对爱人说:“只要学生愿意学,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你在外面多等会儿吧。”英语老师王燕燕,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包班中层,还是学校教务处主任,多重身份使她倍感压力。除了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她还积极和市教研室沟通交流,掌握最新高考信息,把握最新高考动态,研究高考出题方向,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升成绩而努力。母亲病重时,她还在衡水中学挂教学习。物理学科古希平老师、化学学科王玉玲老师、生物学科王新军老师,及早对学生进行大综合的训练,每周都要认真研题拼题,每次考试必定全批全改,使学生及早适应大综合试卷。
天道酬勤。2015年高考,高三(7)班58名学生一本上线38人,其中考入985院校5人。学校(班级)第一名赵千帆高考总分642分,在全市(含县区)排名第32名,比2012年中招入校成绩进步2743名,被天津大学录取;第二名王璐总分621分,在全市(含县区)排名第139名,比2012年中招入校成绩进步530名,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第三名张润东总分611分,在全市(含县区)排名第218名,比2012年中招入校成绩进步2263名,被湖南大学录取。
见微知著。十一中人的不懈努力,换来了各项工作的全面丰收。优质课比赛屡获大奖。武艳蓓、毋法斌、郭振东、张世科等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闫春菊、杨艳芳、赵志阳、冯树政、翟静等10余位老师荣获河南省高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更是数不胜数。自主招生助推名校突破。仅2015届高三年级,就有11位学生获得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资格。科技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在张怀华、赵磊、吴桂松等老师的指导下,总计70余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成果奖,3位学生荣获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奖,6位学生于2015年9月获得焦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位学生被推荐参加了暑期举行的高校科学营。
第三,十一中有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
过程评价提升士气。依据“注重过程,激励先进;突出团队,兼顾个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设置目标达成度奖、学科过线奖、备课组进步奖、个人单科进步
奖、培优扶弱奖。让干得好的教师既得到物质上的奖励,又得到精神上的表彰。
培优促尖落实到位。每次全市模拟考试后,教务处与年级组结合,将一本、二本线上下浮动20分以内的学生确定为一本、二本希望生。年级组长具体负责,与班主任结合,将希望生平均分配给任课老师。要求对班级统一布置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有针对性的精选题目,布置扶弱作业;合理调整学生座位,互学互助,强弱互补;利用两个大课间和自习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督查落实系列反馈。高三年级各备课组,每周至少进行1次小卷限时专练,综合科利用周四上午和周日下午的时间每周练习2次。要求全批全改,重点生和培优生要面批面改,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实行约谈问责制度。对于在全市模拟考试中滑坡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学校领导班子对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约谈。被约谈者要积极查摆主观原因,商定有效应对措施,表决心、作承诺,确保下次考试成绩有提升。
提高应试答题能力。组织高三年级教师参加高考复习备考专家报告会,邀请阅卷专家及焦作市基础教研室专家作备考指导。利用衡水中学等名校的考试试题,组题拼题,紧扣高考脉搏。通过展示学科答题规范,印发答题技巧,让学生了解得分技巧,清楚如何规范答卷,向卷面要分数。
营造氛围疏导心理。在营造高三年级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备战高考的良好氛围的同时,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针对高考冲刺阶段学习紧张,师生压力大的特点,学校开放校园心理咨询室,由学校4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邀请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为高三年级学生作集体心理辅导,组织“快闪”歌曲、趣味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师生以积极的心态科学备考、轻松备考。
十一中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新学年,十一中提出2016年高考目标:在2015年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各类升学率增长10%,即一本上线达到80人,二本以上上线达到385人。为此,学校制定了“成绩上提炼工作经验、强项中查摆薄弱环节、短板上实现重点突破”的工作目标。
继续设置“衡中班”。确定“衡中班”学生高考目标为:60%上一本线,100%上二本线。优化师资配备,选拔进取心强、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衡中班”班主任。优选富有朝气、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教师组成名优教师阵容。采用“互动探究,高效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能力。采用“班级同伴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新的学期,以学校现有省、市级名师和市级名师培养对象为依托,建设9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组建学科骨干团队,在名师的引领下攻克一个个教育教学难关,打造学科组凝聚力,提高学科业务水平,实现骨干教师的批量培养,引领学校师资水平再上新台阶。
做强自主招生工作。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自主招生有所突破。以建设创新工作室活动为契机,培养学校创新师资团队,培育创新教育土壤。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成立创新教育社团,壮大创新教育基数,催生创新教育精品;持续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小小发明家、科技影像节、高校科学营和科技创新市长奖等竞赛活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自主招生宣传,让创新教育成果真正成为拔尖学生冲击名牌高校的有力推手。
鼓励创先争优。在教师节、学期末等重要节点,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典型,形成人人爱岗敬业、个个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今年9月10日,学校将举行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教职工、优秀班主任、教坛骨干、教坛新秀、优秀服务人员等个人50余人次,表彰优秀备课组9个,授予2015届高三年级特别贡献奖。
本报记者 李 非
(本版图片均由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