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清晨,孟州市赵和镇白墙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丝瓜大棚里,社员们有的将成熟的丝瓜从藤上剪下,有的将丝瓜装箱,现场一片繁忙。“要不是郭书记眼界开阔,俺村人也不会这么快就走上致富路。”看着丰收的丝瓜,一位社员高兴地说。
社员说的郭书记,就是白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志平,同时他也是这个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
白墙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搬迁村,村里没什么支柱产业,乡亲们大多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如何让村民能在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呢?村里耕地距离水库较近,水资源丰富,这是白墙村的优势,2010年,郭志平决定种植大棚蔬菜带领村民致富,并在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
大棚在哪建?前期投入从哪来?销路咋保证?合作社成立之初,问题接踵而至,许多充满热情的村民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重新树立村民的信心,郭志平专门组织村里的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到周边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较好的先进村、山东寿光市等地参观学习,让大家重新燃起了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热情。
“但刚开始土地流转的阻力却很大,有的村民不愿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有的村民开出的价位过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讲道理,最终以每亩地每年1150元的价格将大棚建设用地全部流转了过来。”郭志平说。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郭志平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以合作社名义从银行争取到了100余万元的贷款,建设了第一批11个蔬菜大棚,并由社员经营。
第二年春节过后,郭志平根据当地水资源丰富而丝瓜又喜水的特点,从山东寿光市引进了一批丝瓜苗开始试种,并邀请农业专家对种植过程全程指导。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统一选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等生产规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只要蔬菜的品质好,我们就能赢得市场。”郭志平自信地说。
“目前,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已经日趋成熟,村民每年春节过后把丝瓜苗栽上,等4月中旬成熟以后,可以一直卖到11月份,而且每天都有各地客商上门收菜,一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如今,在郭志平的带领下,白墙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38个,社员35户,越来越多的白墙村人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