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医患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聘请法律专家、医学专家召开医疗纠纷过错评介会,划分责任,圆满处理了纠纷。
医疗纠纷调委会介入医患矛盾纠纷,这是我市以多元化为导向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的有益尝试。去年以来,我市抓住“全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的契机,大力推进调解网络和对接平台建设,由法院系统牵头,建立了11个诉调对接中心,32个诉调对接工作室,1210个诉调对接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便民诉讼网络。
我市还注重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法庭、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规范诉前调解流程管理,对调解结果实行司法确认,进一步强化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相衔接的“三调联动”机制,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渠道。
来自市综治委数据的显示,去年以来,全市46个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1591起,调成率为99%,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机制保障扁平高效
6月18日9时许,解放区花园街社区第一网格网格员孙晋茹在巡查时发现,几名居民情绪激动,正在一饭店门前与人理论。孙晋茹及时劝阻了解情况。
原来太行中路华园1号楼下的蜀绣人家饭店油烟不止,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几户居民多次协调无果,干上了仗。了解了情况的孙晋茹及时将这一情况简单编辑,通过手拿的社区E通手机,上传给解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接到信息报告的花园街社区平台操作员第一时间将该事件分流交办于区环保局,区环保局操作员通过系统手机短信提醒迅速接办受理,将该事件通知区环保局监理一站调查处理。6月19日,信息显示,此事得到妥善处理。
“这个E通手机很方便,有什么事及时上传,平台分流督办,减少了俺们很多麻烦,关键是群众的诉求有人管,解决起来也方便了,快了。”孙晋茹说。
通过E通手机终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解决群众诉求,这是我市以信息化为引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一个创新。我市在全省率先研发了“群众诉求与矛盾化解管理系统”,将基层群众诉求、矛盾纠纷纳入基层网格员日常排查内容,通过“社区E通”手持移动终端,走访上报,并通过软件系统直接向有关职能部门交办、限时办结、亮灯督办,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群众“到处跑、门难找”,矛盾纠纷层层转、上下推、效率低的问题。去年以来,该系统共接受群众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68768起,按时办结64213起,办结率为93.3%,促进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扁平高效”。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是基础,机制是保障。按照市委“努力走出一条有焦作特色的信访工作新路子,创造焦作改革发展稳定新优势”这一工作要求,我市在省里规定建立县、乡、村三级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在市一级层面建立“焦作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在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建设上,进行了制度完善和体制创新。各县市区全力打造县、乡、村集信访接待、法律政策咨询、矛盾调解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特别是在市、县、乡级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信访、司法行政等部门力量和资源,聘请专职调解员、律师常驻,建立健全了排查报告、动态受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领导接访、分流交办等工作流程,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依照职责归口分级解决,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体系初步形成。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焦作市办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和推进办法,让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基本上实现了市县有中心、乡镇(街道)有阵地、村(社区)有平台,确保了基层群众遇到“窝心事”有地方诉苦,有地方说理,有人来处理。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20308件,调解成功20016件,调成率98.6%,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信访总量下降了17.1%,其中越级上访同比下降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