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成立于孟州市的河南龙旺钢化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旺公司),有两个不同寻常:
厂房还没建好,就吸引了国内外玻璃行业顶级专家的关注,纷纷前来“探班”、洽谈;
还没投入生产,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订单就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
这个地处内陆县城、刚刚起步的企业为何能有此不同寻常?
答案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
而站在核心技术背后的,是发明人李宏彦博士。他研发的“平封口钢化真空玻璃的研制与熔封技术开发”项目,获得中国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举攻克了钢化真空玻璃的难题,为钢化真空玻璃领域带来了无限生机。
9月11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参加完业界高峰论坛回到孟州市的龙旺公司投资人李宏彦。
1973年生于孟州市,李宏彦是地地道道的孟州人。1991年,李宏彦考上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就读无机材料系硅酸盐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2年担任该公司电子材料事业部总经理。
从华东化工学院工学学士,到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李宏彦说,自己24年专注于玻璃事业,可谓一生为玻璃“痴狂”。1995年,他和他的团队开始研发钢化真空玻璃技术。当时,中空玻璃已经比较普遍,普通真空玻璃也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但钢化真空玻璃没有实现突破,其中低熔点封边是世界难题。
那么,钢化真空玻璃好在哪儿?
李宏彦告诉记者,钢化真空玻璃是基于真空保温瓶的原理,由支撑物将两块玻璃分开,并密封边缘,使两块玻璃间产生一个微小的空隙,再排出其中的空气,玻璃之间的空隙高度保持在0.2毫米。由于内部的高真空,玻璃之间的热传导和对流几乎不存在,保温、节能、隔音、抗风压的性能最优。同时,钢化真空玻璃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破碎后呈颗粒状,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有大的棱角容易伤人。与中空玻璃相比,钢化真空玻璃一样的价格,2倍的强度,3倍的保温,5倍的寿命,15倍的节能,更好的隔音效果。日前,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对其传热系数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高于目前世界最高标准10级。在吉林长春进行的试验显示,其保温性能优于一米厚的砖墙。
这样的成绩,是李宏彦及其团队付出无数心血的结果。仅攻克封边难题,他和团队就用了6年时间。什么样的材料能让两块钢化玻璃严丝合缝地黏合在一起?团队用金属、胶、塑料等材料试了数万次,最终选定用玻璃材料配方,仅其中一种玻璃材料配方就试验了981次,才达到效果。中试取得成功后,“平封口钢化真空玻璃的研制与熔封技术开发”项目先后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并一举夺得中国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什么选择在孟州创业?李宏彦说,情结所在,机缘使然。
把企业建在孟州市,他的很多朋友都表示不理解,有人说,这样全球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就应该把企业建在北京市或沿海城市。李宏彦的回答是,虽然他考上大学后就离开了家乡,这些年一直在北京生活工作,但浓厚的家乡情结挥之不去,想用自己所长为家乡做点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这是其一。
其二,钢化真空玻璃技术引起了全国各地关注,很多城市都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孟州市的主要领导听说后,多次赴京和他对接洽谈,用真心诚意打动了他。为此,他毅然选择了回家乡投资创业。
李宏彦表示,回家乡创业,是最正确的选择。为扶持这个含金量极高的高科技项目尽快落地,孟州市主要领导多次上门解决难题,河雍街道办事处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从立项到办完所有审批手续只用了3个月,厂房5个月就建成了。企业想不到的,办事处都想到了。“有好的土壤,种子才能成长,继而成为参天大树。”李宏彦如此比喻。
由于是全球首家生产钢化真空玻璃的企业,没有成熟的生产线和设备,企业只能从日本、德国进口部分设备,边安装调试边研制改进,就这样,全球第一条钢化真空玻璃生产线在孟州市诞生了,目前已经开始试生产,争取今年10月底实现批量生产。今年的产能是年产10万片,将来要实现年产100万片的规模。
记者在生产的钢化真空玻璃样品上看到,左上角都有一个拇指盖大小的镜面真空标志,这也是龙旺公司独一无二的“良心标志”。李宏彦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个标志,其中既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更是龙旺公司做良心企业的郑重承诺。只有在真空状态下,这个标志才显示,一旦进了空气,这个标志就会消失,用户可要求更换。这样做,全球唯此一家。李宏彦说,良心企业的社会担当还不仅于此。钢化真空玻璃项目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扶持项目,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我国实现在这个领域的技术领先不容易。长期以来,我国的玻璃生产和深加工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现在拥有这样一个核心技术,如果能抱团闯高端,中国的玻璃行业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腾笼换鸟,腾什么、换什么、怎么换、谁来换,都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钢化真空玻璃生产可以消化国内浮法玻璃过剩产能,他希望能用核心技术带动全国玻璃领域整体提升,希望能用这项新技术为社会造福、为家乡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