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城建丨军医风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未雨绸缪强保障
开展供水管网同步测压工作
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四大工程”激发党建活力
点亮肾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肾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肾内科发展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赵海霞(前中)在血液净化中心查房。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肾乃生命之本,如果没有肾脏的排毒功能,人的身体就会被毒素吞噬。但是,由于人们对肾病的认知率不够,不少人往往到晚期需要透析了才到医院接受治疗。因此,肾病被国内外医学界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肾内科,科室主任赵海霞和她率领的医护团队,妙术仁心与病魔斗争,挽救并延续了无数肾病、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并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一个承载山阳肾病患者重生的希望之地,正在崛起。

  医术精湛

  让濒危生命重放光彩

  前不久,家住沁阳市王召乡的孟女士,因进食在山上采摘的野蘑菇而中毒,导致其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麻痹性肠梗阻等病症,生命垂危。在当地医院救治效果不佳后,孟女士被紧急送往该科抢救。由于病情十分严重,孟女士一度被逼近死亡的边缘。该科下达的一份病危通知书,让孟女士的家人顿时陷入悲痛之中。“医生,快救救她吧!她才20多岁呀……”面对患者家属的央求,该科顶着巨大压力,与死神赛跑,最终将孟女士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其实,像这样危情急救的场景,在该科时常上演。因有机磷中毒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宋先生,也是在该科的抢救下获得了新生。四五个月前,宋先生因中毒被送到我市一家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了呼吸困难,随后用上呼吸机。由于治疗效果不佳,家人决定将宋先生紧急转入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治疗。该科收治宋先生住院时,其全身已高度水肿,胸腹腔积液,血浆白蛋白只有20g/L,肾功能很差。病情就是命令。赵海霞立刻对宋先生进行了连续血液净化、排水、排毒及药物等治疗,经过近1个月的治疗,宋先生的水肿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血浆白蛋白也逐渐回升至正常值,并脱离了呼吸机。

  相对急性肾病而言,慢性肾炎更缠人、难治。如果久治不愈,将逃不出尿毒症的结局。家住武陟县大封镇的老冯,今年年初因血尿就医被检查出患有慢性肾炎,且肾功能损伤已达到80%,病情十分严重。老冯打听到,他的病很难治,而且病情很快将发展到尿毒症,进而导致死亡。当时的老冯,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经熟人介绍后,老冯慕名来到该科求治。在该科2个月的精心治疗下,老冯的肾功能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对此,老冯及家人对该科精湛的医术赞叹不已。目前,老冯已恢复了健康。

  设备高端

  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肾病一般不易被察觉,很容易因延迟诊断甚至误诊,从而导致未能进行早期有效治疗直至发展为尿毒症。除了极少数患者有条件接受肾移植外,绝大多数晚期尿毒症患者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为了挽救这些生命岌岌可危的尿毒症患者,隶属于该科的血液净化中心引进大量先进高端设备,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走进血液净化中心,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35台产自日本的尼普洛血液透析机一字排开,病床上的蓝色碎花床单、被罩很是温馨。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位患者对生命更加渴望。

  正在做透析的患者,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拿着手机看视频、听音乐。在这样一个拥有高端设备、有着温馨环境和精心护理的生命港湾里,他们被照顾得很好。

  13年前,范大娘被诊断患上了尿毒症,并有心衰、高钾血症,人瘦得只有40公斤。后来,她慕名来到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做透析,可又因为患有青光眼,做透析时眼压升高导致眼睛疼得要命而无法继续。在该科安排下,她在该院做了青光眼手术。随后,她的透析质量大大提高,心悸、气急状况得到缓解,食欲增加,面色红润,不到1个月体重增加了10公斤。十几年来,她几次突发心衰,并出现感染、高烧,但每一次都在该科的努力救治下转危为安。

  “我们这里的机器是非常先进的,数据精准度很高,这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赵海霞说,“尿毒症过去被称为绝症,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成熟,医疗设备、材料质量的提升,加上国家医保政策好,报销比例高,患者存活的时间大大延长。过去一旦查出尿毒症晚期,一般只能存活1~2年,现在大部分患者都能活数年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活近20年。目前,尿毒症已从绝症变成可长期生存了。”

  技术创新

  打通患者的生命通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尿毒症患者中,有不少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患者,这些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尤其是前臂血管不太好,这给患者血液透析带来了严重困难,甚至导致一些患者无法进行血液透析。

  针对这些患者所遇到的难题,今年年初,该科创新医疗技术,在全市肾内科领域首家开展了难度较高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为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的尿毒症患者打通生命通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

  “这项手术是2013年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修时学到的,希望有一天能在自己的科室里实施这项手术。”赵海霞笑着说。跟随省内、院内多位外科专家学习、反复练习,如今,她早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手术操作的要点。

  据介绍,人工血管植入对缝合的要求特别高,针脚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疏,还得吻合好,否则就会出现渗血、闭塞等情况。“像血管造瘘本是外科医生实施的手术,现如今我们科室的医生也会做了。”赵海霞说。

  今年69岁的王大爷,是一名糖尿病患者。4年前,他因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就医检查时发现肾功能不全。到该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他的症状明显改善。今年年初,王大爷再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透析导管堵塞,反复溶栓无效。检查后发现,他的双上肢前臂找不到可用血管、上腔静脉堵塞,造成不能建立常用的生命通道(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置管)。王大爷一旦不能透析,全身的毒素得不到排泄,那么他就将面临死亡。搭建王大爷与透析机的通道,就成了能否挽救其生命的关键。赵海霞与该科专家团队认真研究,决定为王先生施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手术中,赵海霞在王大爷左下肢腹股沟韧带下约2厘米处开了个小切口,将一根长约45厘米、动脉端内径为0.4厘米、静脉端内径为0.6厘米的人造血管植入皮下,分别与其股动脉及股静脉行端侧吻合,一次通血成功,手术很顺利,成功地为王大爷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其实,跟王大爷有同样遭遇的患者还有不少。据统计,从2014年2月至今,该科开展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已有几十台。

  除此之外,该科还在血液透析中心大力开展个性化充分透析。也就是说,患者在每一次透析过程中,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透析液的配方、血流量、透析期间的用药等确定恰当的透析方案,这样就增加了每次透析过程中对体内毒素的清除量,降低了患者慢性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此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舒适性和透析期间的生活质量。

  鉴于该科雄厚的实力,目前,我市不少尿毒症、肾衰竭患者将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视为救命港湾。据初步统计,目前,该中心年透析接待量近2万人次。统计数据还显示,在这里,尿毒症患者透析生存率在20年以上的3人;尿毒症患者透析生存率在15年以上的10人;尿毒症患者透析生存率在10年以上的50人;尿毒症患者透析生存率在5年以上的还有更多……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在这里见证着奇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