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弱肩挑起一个家
机收花生 多快好省
乡村法官原九成
孟州:“八大工程”建设集聚增长活力
温县机关干部驻村精准帮扶
焦作龙乡(濮阳)商会成立
图片新闻
村里来了法律顾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弱肩挑起一个家
——记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前岳村村民郭菊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主人公座右铭
 
   

  本报记者 杜 笠

  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给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前岳村村民郭菊梅一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的丈夫赵根来在拉矿石时发生车祸,造成颈椎以下高位截瘫。

  天降横祸让郭菊梅一下子慌了神儿,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了,还东挪西凑借了许多钱。“那些日子,真像天塌了下来,每天的生活就是借钱看病。”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郭菊梅不禁落泪。

  记者来到郭菊梅家采访时,其丈夫正躺在客厅里看电视,时不时还能自己翻一下身子。“郭大姐,您丈夫恢复得不错啊!”记者安慰道。“是啊,现在他都能自己用手吃饭了。”郭菊梅一边鼓励丈夫,一边给丈夫梳头。

  郭菊梅和丈夫是小学同学,可谓青梅竹马,彼此非常了解,到了成家的年龄两人就结婚了,本想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想到在郭菊梅27岁那年,丈夫出了意外。

  “你这么年轻,不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吧!”亲戚朋友都劝郭菊梅为自己想想。可是,深爱着这个家的郭菊梅硬是咬牙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如今已有19年。

  丈夫从医院回到家时,除了嘴巴和头部能活动之外,身体其他部位都不能动。为了让丈夫躺着舒服些,郭菊梅每天坚持为他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一有空,郭菊梅就一边陪丈夫聊天,一边为他按摩。在郭菊梅的悉心照料下,赵根来虽然瘫痪在床19年,但身上没有一块褥疮。

  自丈夫瘫痪后,为丈夫擦洗身子、端屎端尿就成了郭菊梅每天的“必修课”。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郭菊梅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丈夫买营养品。

  “郭大姐,您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记者说。“我的身体还不错,上天给了我一个好身体,让我此生来照顾根来的!”郭菊梅说。

  多年前,郭菊梅在晾衣服时不小心从房上摔了下去,肋骨断了几根。为了照顾丈夫,她硬是放弃住院,强忍疼痛在家保守治疗。有时半夜疼醒,她的哭声惊醒了家人,全家人都跟着落泪。她安慰家人说:“放心吧,我不会离开你们,我们全家人还要好好生活下去。”

  郭菊梅不但要照顾丈夫,还要打工挣钱,为了两者兼顾,她常常上完半天班,就马上回家料理家务。“街道和村里的干部都很关心我家的生活,给我介绍了合适的工作。”郭菊梅感激地说,“能撑起这个家,我感觉很幸福。”

  记者手记

  有一种爱是陪伴。对于赵根来来说,郭菊梅的照顾和陪伴胜过各种名贵的药材和金钱。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赵根来看到郭菊梅在身边,就有灿烂的笑容,他虽不幸地瘫痪在床,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拥有赵根来的郭菊梅同样是幸福的。赵根来虽然不能帮郭菊梅分担家务,却是她生活的精神支柱。在郭菊梅心里,有丈夫才有家。记者相信,好人有好报,祝郭菊梅一家人幸福。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