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怀敏、郭文艺)今年8月份以来,温县着眼于夯实执政基础,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实施精准帮扶,共选派78名机关干部,进驻78个贫困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该县既明确第一书记选派标准,从全县190余名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拔78名熟悉党务工作、政治表现突出、政策水平较高的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又明确帮扶村标准,由乡镇党委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核,筛选出78个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最后,由该县县委书记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村名单逐一审核把关,确保符合实际。
同时,该县将78个帮扶村分为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县定重点村3类,按照“党群部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政法部门到治安混乱村、经济部门到贫困村、涉农部门到特色农业专业村”的原则,为每个村配备第一书记,努力做到人村相适、精确对接。目前,该县已选派24名熟悉党务、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1名经济及涉农部门的干部到经济发展滞后村,33名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到矛盾突出、治安混乱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到位后,立即开展摸底调查,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建立帮扶台账,制订帮扶计划,对24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帮助建立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基础制度260多项;对21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村,计划投资120余万元,帮助改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对具备潜在优势的村,采取单位包村、党员联户、发展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小种植、小养殖、小电商等庭院经济项目。
据了解,该县把具有驻村帮扶经历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定期组织开展第一书记述职、“村民评书记”等活动,把表现优秀、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列为后备干部人选,优先提拔使用,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