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守则》是根据当前社会不健康的社会风气,针对青少年教育的短板重新修订的。新《守则》与2004年版的《守则》相比,增加了“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低碳环保生活”等相关内容。新《守则》一经亮相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那么,就“不比吃喝穿戴”这一新增内容而言,在我市学生中都存在哪些攀比现象?这种现象又该如何遏制呢?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眼下,大多数学生都在新学期置办了许多新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其中不乏一些价格高昂的名牌产品。
“每天看着身边的同学穿得好、用得好,自己当然也想和大家一样,有时也不惜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或者是先向同学借一部分钱,等有了钱再还。”网友【库里】坦言,这种想法在他们同学之间也较为普遍,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河南理工大学一位老师认为,学生们互相攀比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想消除这种不良的现象,家长就要从小抓起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其实,不仅仅是大学生,在我市中小学生中攀比的现象也是存在的。“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家长们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我市道清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那么新修订的《守则》会对这一现象起到怎样作用?“新《守则》提出‘不比吃喝穿戴’,有利于刹住攀比之风和学生身心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市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网友【风轻云淡】说,新《守则》虽然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进行了重新规范,但是只有将这些行为准则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家长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做好表率,才能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