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武陟县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结合武陟实际,创新载体平台,有效推动制度落实。
作为全省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示范县,该县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全县党建大会、工作推进会进行部署,把这项工作与实施“六大工程”相互融合、统筹推进;成立深化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解决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推进问题,上下联动,集中会诊,推动制度落实;组织相关人员赴南阳、平顶山、新郑等地参观学习,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进行专题培训,并采取分层次集中办班的形式,对全县农村两委会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6000多人进行培训;统一印制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应知应会手册》等5.8万份,发放到各乡各村;各乡镇、街道先后印制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明白卡、宣传单12万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制作墙体标语、宣传漫画800多条(幅),大力宣传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
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该县结合实际,总结符合本地特色的推进办法和举措,抓住关键,强化规范,狠抓各项制度落实。
建立起科学化民主决策机制。各乡镇、街道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等措施,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进行评估论证,确保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各村对全年需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的事项进行梳理,研究确定重要决策事项清单,明确具体决策事项、决策时间,并上报乡镇、街道备案审查;要求包村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民主决策监督员,对村级议事程序、参会表决情况、结果公开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同时,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平台建设,各村均设置了公开栏。今年年初以来,该县347个村通过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研究“三重一大”事项2146个,实现了大事要事让群众说了算。
建立起高效化便民服务机制。该县搭建三级服务平台,成立了全市首家县级便民服务大厅,在各乡镇、街道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297个村建立便民服务站、283个村建立群众工作站、80个村建立慈善幸福院,为群众提供社会事务、矛盾化解、慈善养老等综合服务;推行“4+4”服务模式,建立乡镇包村干部指导员、农村干部代办员、党员志愿服务员、农村五老议事员四支服务队伍,落实乡村干部坐班值班、代办服务、一次性告知、联系群众四项服务制度,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建立起立体化矛盾调解机制。今年4月份,该县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乡镇、街道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整合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力量的基础上,聘任乡级专职调解员45名,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人力保障;村级建设群众工作站聘请离退休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作为工作站成员,及时发现并化解村级矛盾纠纷。今年年初以来,该县三级平台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3起,化解637起。
建立起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该县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六个一”廉政勤政教育;由纪检、组织等部门牵头,坚持每周暗访“四风”问题,每月检查“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落实情况,实现明察暗访常态化;严肃查处农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实现案件查处常态化。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共组织开展农村干部廉政警示教育5次,受理群众来访和上级转办案件41起,办结32起,处分农村干部34人。
同时,该县进一步完善措施、健全机制,从严要求,从实着力,确保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全县选择一批基础设施好、工作落实好的乡镇和村街作为示范点,按照“四统一”的要求,高标准推进乡、村两级示范点建设,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先进典型;按照示范型、标准型、基本型三个类型建设要求,从场所建设、制度版面、配套设施、软件资料等方面入手,分类建成了60个示范型、191个标准型、46个基本型村级便民服务站,力争到11月底实现全覆盖;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等形式,不定期对各村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冯振乾 陈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