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思想认识再提高 自律意识再增强 工作措施再落实
民主理财 阳光政务
“五抓五重”推进“四项基础制度”建设
司家寨村: 事事便民利民
图片新闻
紧抓“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不放松
示范区2016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启动
果蔬大棚地生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果蔬大棚地生金
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9月1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苏家作乡北石涧村南地,但见一个个银白色的果蔬大棚排列整齐。这些果蔬大棚因何而建,究竟能给农民带来多大收益?问题的答案还得让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金才来给。

  今年3月份,李金才投资600多万元承包村里150余亩土地,盖起果蔬大棚和两个恒温库,成立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从山东寿光请来蔬菜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这种半地下大跨度大棚具有经济实惠、棚体坚固、保温性能好、建造方便等优点。”他说。

  记者跟随李金才走进这些果蔬大棚,看到果蔬黄瓜苗已有20厘米左右高,“茄王765”长势喜人。“咱这大棚目前主要种植水果黄瓜、茄子、西红柿、葡萄等水果蔬菜,每年可生产反季节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85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350余万元,年净利润150万元左右,而且销路根本不用愁,现在已经与我省郑州、洛阳及山西等地的果蔬批发市场签订了供货协议。”他说。

  果蔬大棚产生了效益,村民们也跟着尝到了甜头。据了解,该村村民以每亩地1000多元的价格承包给李金才,而且还在他的合作社当起了社员,大棚交由村民管理,村民每月领取工资。难怪村民程秋香高兴地说:“不用出门,在自己家门口打工每个月就可以赚三四千块钱。”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