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是我市一名在校大学生,每年年底她都会通过学校缴费20元,参加我市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2年5月,正读大二的李洋被确诊为白血病,当年就花掉60多万元,巨额医疗费用让其家庭走向崩溃边缘。“我和丈夫都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们已变卖了家里所有可以换钱的物品,正打算卖房筹钱时,市政府实施大病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政策,突破以前报销16万元的最高支付限额,给我们报销了23万元。去年春节前,我们又领到3万元救助金。这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让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政府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李洋妈妈感激地说。
“人社工作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有难我们必须尽心去解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人社工作的核心就是尽心持续破难题,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明华的话掷地有声。
市人社局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载体,在对去年收集的182个问题进行整改和巩固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又排查出66个问题,全部纳入台账,逐项分解责任,要求全系统工作人员尽心去办、限期解决。
“对符合政策、比较简单的问题,立即解决或答复,做到小事不隔天;对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的复杂问题,情况调查清楚、政策研究清楚,在制度和政策上勇于创新,在机制上勇于突破,限期办好;对实在不符合政策办不了的事情,给予人文关怀,把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韩明华说。截至目前,该局66个问题已整改36个,其余30个正在推进解决。
持续破解群众就业不易的难题
人往哪里去?市人社局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老百姓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求职者的技能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完全匹配。
今年40岁的刘英是解放区上白作街道老牛河村村民,以前一直在家务农,去年年底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农民工计算机培训班,之后经人社部门推荐,在一家企业顺利找到一份货物收发处理工作,月薪2000多元。“以前在家务农,一个月就几百块钱收入,现在这个工作让我对自己参加培训的选择很满意。”刘英对记者说。
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局组织实施10万人次就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千家企业百家培训机构对接活动和万名电商培训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同时,实施10万人次就业岗位推荐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服务企业专员活动,到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今年1~8月,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9万余人次,推荐就业岗位11万余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5%。
持续破解创业环境不优的难题
边桂芬是我市一名失业人员,她在解放区万联创业示范街开了一家健康睡眠用品店。边桂芬说:“万联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我很多扶持和优惠,平日里工作人员主动来店里了解情况,免费给我提供创业技能指导、创业培训,帮我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小额担保贷款,还帮我发布招聘信息。有了他们的扶持和帮助,我的小店生意才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开了5家分店!”今年年初,她拿到了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像万联创业示范街这样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首批建成21家,入驻园区的创业实体可享受房租补贴、开业补贴、社保补贴、免费培训、创业资金扶持、水电费减免等9项优惠政策。目前,已入驻经营实体3200余家,年纳税额6400万元。今年,我市将再创建23个创业孵化园(街)。
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局实施了万人创业行动计划,对3690名有意愿进行创业的人员免费进行SYB创业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3.7亿元,扶持7000人圆了创业梦。此外,该局建成了市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100%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岗位信息等服务;和中站区联合在新市民社区建成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为群众开展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障一条龙服务;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河南浪潮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孵化基地,尽管还在试运行,已吸引19个创业团队、130多名大学生入园,注册公司10家。
持续破解人才引进的难题
2013年,市外国专家局引进的德国著名儿科学专家罗兰德·沃尔到市妇幼保健院坐诊、讲学一个月,在早产儿的规范诊疗方面为医院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诊疗方法,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
近3年来,在人社部、省人社厅的支持下,市人社局引进外国专家55人次,他们在焦作多尔克司示范乳业有限公司、市外国语中学、市二医院等单位受到欢迎。近3年来,我市引智人数居全省第一。
为了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市人社局围绕服务转型实施“焦作英才588计划”,兑现博士、硕士待遇;举办4次“海内外人才中原行及创业洽谈会”,签订人才合作协议22个,投资总额20.8亿元。美国哈佛大学彭义杰博士的“荧光免疫试剂及其定量检测仪产业化”、薛维珂博士的“城市垃圾异味处理系统应用”等项目已经落地。
持续破解社保待遇调整的难题
去年,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推进实施城镇医疗保险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力求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累计有1145名参保大病患者直接受益,医疗费报销总额达2847万元,最高个人报销39.3万元。同时,运行医疗服务网上实时监控系统,审核掉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费用9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部分医护人员乱开药、乱检查的问题。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保待遇,涉及全市13.6万人,养老金月人均水平由1740元增加到1950元,增加210元,增幅12%。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至少增加23元,居全省第二位。
社保待遇提高依赖于资金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市人社系统在扩大参保面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应保尽保。1~8月份征缴社保金23亿元,同比增长8%。
持续破解办事效率不高的难题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令人欣喜的是,该局各科室、窗口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人员真情为民,热情服务。
9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人社大厦一楼服务大厅,看到许多人正在排队补采社保卡个人信息,秩序井然有序。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采集信息,市人社局多方协调6台采集设备,分区域进行采集;工作人员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为群众分发排序号码;在一楼大厅设老年人专用信息采集区域,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局团委、妇联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人员采集信息。
另外,针对因办公场地分散带来的群众办事多跑趟问题,市人社局一方面整合内部资源,对一些办事项目实行相对集中、联合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用好互联网手段,推出42个信息化项目,做到开发一个、成熟一个、应用一个。目前,一些办事项目上了信息化手段后,群众少跑了许多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市人社局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今年1~8月,市人社局承担市委的14项重点改革任务,已提前完成7项;省、市下达的25项年度目标任务,已提前完成10项,其余15项实现了时间任务同步走。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局荣获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示范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63项。
乘着“三严三实”的东风,市人社局大力倡导服务大局、勇于担当,见微知著、克难攻坚,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千方百计破解难题,积极主动谋事干事。“只要尽心,没有爬不过的沟坎。群众的事情,要尽心办实办实再办实,用‘三严三实’来检验人社工作的成效,让老百姓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心向民生的情怀,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和人才支撑。”韩明华说。